中醫有醫食同源之說,即食物可以藥用,藥物也可以食用。“醫”與“食”是分不開的,甚至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早在周朝時,醫學共分四科,其中就有“食醫”一科,在預防疾病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藥膳食療的重要價值,不僅可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還可作為“扶正祛邪”及“強身”的手段。
芹菜降壓食療方3則
芹菜是一種脆嫩而別有風味的香辛蔬菜,不僅是家常蔬菜中的上乘之品,而且是治療高血壓病及其并發癥的食療佳品。現介紹芹菜降壓3種食療方:
芹菜煲紅棗除了可治療高血壓外,還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癥。每次可用芹菜200~400克,紅棗50~100克,煲湯分次服用。如不是芹菜上市季節,可用干的芹菜頭150~250克與紅棗煲水飲,亦有療效。
鮮芹蘋果汁能降血壓,平肝,鎮靜,解痙,和胃止吐,利尿。適用于眩暈頭痛,顏面潮紅,精神易興奮的高血壓患者。用鮮芹菜250克,蘋果1~2只。將鮮芹菜放入沸水中燙2分鐘,切碎與青蘋果絞汁,每次1杯,每日2次。
芹菜根燉馬蹄有降壓、安神、鎮靜功效。用芹菜根60克,馬蹄6只,芹菜根和馬蹄放入砂鍋燉水飲。
月經延后食療方
有些女性的經期常常會延后,以致自己都搞不清楚“好朋友”來的日子,身體上也有種種不適的地方。在此介紹一則食補方法,常吃可以治療女性因為氣血虛弱而引起的月經延后。
材料:羊肉250克,當歸18克,生姜15克,調味鹽少許。
做法:
1.將羊肉洗凈后,放入湯鍋中,加水。先開大火燒開,再轉小火慢慢燉2個小時,待羊肉煮爛后,加入鹽調味。
2.將羊肉撈起后,把當歸、生姜放入湯中,再煎1個小時后即可關火。
服法:月經后服食,吃肉喝湯,每天1次,連服5天。
此藥膳,羊肉味道鮮美,湯香醇好喝,有補血調經的功效,適合體質虛弱的女性。對于頭暈、心悸、經量少、經色淡、舌淡苔少、脈細無力的月經延后女性,效果良好。
產后血暈藥膳方8則
產后血暈是指產婦分娩后出現頭暈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滿悶、惡心嘔吐,甚至神志昏迷等癥狀。祖國醫學認為,導致血暈的原因,一是生產時失血過多,心神失養,以致氣血虛脫;二是血淤氣滯,擾亂心神而致血暈。可根據病癥分型采用藥膳調理。
氣血虛脫型藥膳方
黃芪粥黃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藥汁和適量紅糖,再稍燉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棗人參湯五味子50克,大棗10枚,人參12克。水煎取藥汁,加紅糖適量,溫服,每日1劑。
蓮子粉粥蓮子共研細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時調入適量紅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當歸羊肉芪姜湯羊肉500克(洗凈后切片),當歸60克,生姜、黃芪各30克,大棗10枚。加水文火(注:文火即小火,下同)燉湯,吃肉飲湯。
血淤型血暈的藥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搗爛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時加入桃仁汁與適量紅糖,燉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湯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飲服,每日1劑。
黑豆紅花湯黑豆30克,紅花6克。水煎取汁,沖50克紅糖溫服,每日1次。
艾葉干姜醋糖飲艾葉、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適量紅糖,稍煎片刻,溫服,每日1次。
大棗食療方5則
①紅棗30克、荔枝15克。分別洗凈后同置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至紅棗熟爛即成。吃荔枝、大棗,飲湯。空腹頓服,每日1劑。有補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適宜于氣血虛虧、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眩暈健忘者。
②大棗30克,粳米100克。煮至爛熟,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適宜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泄瀉、血虛臟燥、精神不安者。
③桑椹30克,紅棗50克。同置鍋內,加水,文火燉爛即成。去棗核、皮,加糖調味,一次吃下。有補益肝腎,健腦益智之功效。適宜神經衰弱、失眠、心悸者食用。
④桂圓肉25克,大棗250克,姜汁2湯匙,蜂蜜250克。先將桂圓肉和大棗放入鍋內,共煮至熟爛時,加入姜汁、蜂蜜。文火煮沸,調勻,待冷后裝瓶即可。每日2次,每次1湯匙,開水化開,飯前食用。有開胃健脾、養血益神之功效,適用于貧血、體虛者食用。
⑤烏骨雞肉250克,黃芪30克,大棗100克。將雞肉切塊,黃芪揀去雜質,洗凈,裝入紗布袋中。三者共入鍋中用文火燉熟,取出黃芪,食肉、棗,飲湯。可用于產后氣虛、月經不調以及一切氣血虛損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