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 陽
35歲的W是一家外企的白領,不久前她剛剛走進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與丈夫爭吵了一輩子也不愿意離婚的W的母親說:“這世界真的變了。”
有關專家指出,教育程度和年齡是影響婚姻觀念的最直接的因素。北京市最新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隨教育程度的提高,婚姻的自主性比例直線上升,對婚姻的滿意、夫妻關系平等的比例也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直線上升。調查還顯示,隨著年齡段的降低,婚姻觀念更加開放,婚姻質量有所提高。如調查中發現,“當對方出現婚外情”時,選擇“努力挽回”的隨年齡段降低而遞減,與此同時又表現出對婚外性關系寬容度的遞增。
北京教育學院的何立嬰教授指出,人們的婚姻觀念正在發生著顯著變化,突出地體現在婚姻當事人主體意識的增強,與之相應的是人們越來越多地從“私德”而不是從“公德”的角度去審視個人的婚姻行為。婚姻被看作是私事,人們更尊重當事人的感受和自主權。這表現在人們對他人的婚姻行為不干涉、多理解、少做道德評價的寬容態度,以及人們對自己的婚姻行為道德自律的加強。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婚姻觀念與婚姻質量的城鄉差異明顯存在。上海社科院的徐安琪教授認為,農村女性的婚姻感受明顯遜于城市女性,除了經濟發展滯后和傳統意識根深蒂固的緣由外,已婚男子的職業流動機會、從事非農業工作多于女性也是原因之一。統計表明,農村妻子在經濟上依賴丈夫的高達63%,而經濟缺乏獨立的妻子更易遵從、受制于丈夫。徐安琪強調,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尚未完善,也使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觀念難以改變,女孩也因此被看輕、受歧視,不僅受教育機會少于男子,而且少有婚姻自主和財產繼承等權利。因此,為農村女性提供更平等的受教育和職業流動的機會,建立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對于提高農村女性在她們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單親家庭、再婚家庭、“丁克”家庭、“AA”制家庭等“另類”家庭多了起來。
在人們為法律應如何對婚姻財產進行約定而爭論不休的時候,小張夫婦已在“AA?制下過了兩年的日子:婚前財產公證、婚后生活費每人各付一半、個人收入自行管理。小張夫婦的觀點是:愛情是愛情,錢是錢。他們認為,《婚姻法》應對家庭財產關系作出更為細致的規范,這對夫妻雙方和子女都有好處。
人到中年的趙女士和8歲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是典型的單親家庭。幾年前在和丈夫進行了一次聲嘶力竭的爭吵后,她忽然意識到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戰爭”的家庭里,遠不如生活在一個溫馨平靜的單親家庭里幸福。孩子最初被判給了父親,讓趙女士沒有想到的是,前夫竟拒絕她去看望孩子,趙女士為此幾乎精神崩潰。在又一次對簿公堂后,她要回了孩子的撫養權。如今,趙女士和兒子平靜地生活在一起,前夫可以經常來看望孩子。趙女士覺得,當人們能面帶微笑平靜地說起自己的前夫(妻)時,人們的婚姻觀念就進步了。
據社會學家預測,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離婚率將以每年增加200萬對的速度遞增。與此同時,再婚家庭、單親家庭、“丁克”家庭等也將大幅度增加,只不過人們對此的態度將更為寬容。
有人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家庭形式是人類文明的起點。然而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男人和女人們依然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一位研究婚姻問題的專家曾在北京大學進行過一場有關婚姻家庭教育的演講,吸引了眾多的大學生。從婚前性行為的危害,到如何面對婚外情的誘惑;從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到離婚所帶來的心理危害;從夫婦和諧的心理因素,到如何教育子女,演講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一位大學生說,我們所受到的婚姻家庭教育僅限于中學課本里一兩節課的內容,在這方面的知識近乎一張白紙。
離婚的W曾經告訴筆者,如果她以前多一些對婚姻家庭的理解,第一次婚姻也許就不會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