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波
英國藥品安全委員會近期發布了公告:16歲以下的青少年禁止服用阿司匹林,其原因是防止引發一種罕見的但可能是致命性的疾病。
那么,我國為什么沒有相關的規定?我們的青少年該不該再服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原是解熱鎮痛的常用藥物,現在還用于預防心肌梗塞、動脈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目前發現阿司匹林還可用于早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老年性白內障、癌痛等疾病的治療,其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但是,阿司匹林可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的問題,卻使一些國家的醫學專家們深感不安。
瑞氏綜合征也譯作雷耶綜合征,因由Reye在1963年首先報道而得名。該綜合征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腦水腫和肝臟脂肪病變。最初的報道認為,該病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4歲的嬰幼兒,臨床特點通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驅癥狀,繼而出現強烈而頻繁的嘔吐,進行性意識障礙,嬰兒前鹵脹,四肢張力高等癥狀,可因呼吸驟停而死亡。現在看來,不僅嬰幼兒,14歲左右的大齡兒童甚至成年人也可發生該病,但發病最多的仍為4歲以下的兒童。
在臨床表現上,西方國家和東南亞國家有一些差別。西方國家認為瑞氏綜合征具有典型的病毒性先驅感染、發病時頻繁嘔吐和進行性意識障礙三聯征;中國、日本、泰國和韓國發生瑞氏綜合征的患者臨床上則以發熱、昏迷、驚厥和呼吸障礙為主,往往突然發病。
在西方國家,流感和水痘感染是與瑞氏綜合征關系最為密切的因素;但在東南亞國家,這種關系并不大。瑞氏綜合征的發生既與病毒感染和某些細菌感染有關,也與有機磷、有機氯農藥的濫用有關,還與我們常用的一些藥物有關。這些因素可以是單獨的,也可以是相互協同地作用而使人致病。在同樣的致病環境下,只有少部分人會得瑞氏綜合征,這說明還存在著個體易感性差異的問題。瑞氏綜合征的病因雖然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是引起線粒體損傷,這被認為是導致瑞氏綜合征發生的主導性因素。
瑞氏綜合征與阿司匹林類藥物有關的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阿司匹林類藥物實在是太常用了。如阿司匹林鈣、阿司匹林鈣脲、阿司匹林賴氨酸、阿司匹林精氨酸、多種的水楊酸復合物和結合物及復方的解熱鎮痛片等。瑞氏綜合征與阿司匹林的使用劑量關系不大,而與用藥年齡和用藥時間有密切的關系。年齡越小,用藥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病。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在西方國家有比較多的報道,這些國家的政府衛生部門也多次警示公眾加以注意,并制定了一些規定。如美國VDA規定在水痘和流感的流行期間患兒不宜使用阿司匹林類藥物;澳大利亞則規定對發熱兒童和青少年禁止其使用。在亞洲,新加坡已撤消了含有阿司匹林類的J蝌制劑;日本厚生省也警告水痘和流感時要慎用阿司匹林類藥物。
為什么在流感和水痘感染期間使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容易引起瑞氏綜合征呢?一個重要原因是阿司匹林類藥物可抑制體內干擾素的生成。人體的內源性干擾素是—類抵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活性物質。體內干擾素生成不足,有利于病毒的繁殖、擴散和持續性存在而加重對人體的危害。阿司匹林類藥物還對腦內的葡萄糖水平有降低作用而誘發中樞神經癥狀,可致嘔吐、呼吸深快,嚴重時出現昏迷甚至死亡。阿司匹林類藥物造成的肝功能損害,也容易引起相應的程度不同的癥狀。
所幸,我國鮮有由阿司匹林類藥物引起兒童瑞氏綜合征的報道,這可能與種族差異有關,也可能與我國兒童使用阿司匹林類藥物的用藥時間普遍較短有關。阿司匹林賴氨酸和阿司匹林精氨酸注射劑在兒科較為常用,但僅用于發熱。我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阿司匹林類藥物的使用雖然未加限制,但我國人口眾多,不應排除存在對阿司匹林類引起瑞氏綜合征的敏感性個體。因此,兒童在流感和水痘期間應盡量避免使用各種阿司匹林的制劑,此時可以使用撲熱息痛作為退熱劑,并將它作為嬰幼兒解熱鎮痛的首選藥物。
國外認為瑞氏綜合征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小兒常見病。其發病率比預料的高得多,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也較高,在基層醫療單位卻容易被作為一般性腦病而漏診。因此,預防和控制各種致病因素很重要。對疑似瑞氏綜合征的患兒要盡快予以確診,而控制驚厥、降低顱壓、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和加強昏迷護理被認為是治療瑞氏綜合征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