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離
錳是一種廣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金屬。在人體必需的14種微量元素中,人們都知道鐵、銅、碘、氟、鋅等,而對錳較為陌生。其實,錳對人的生命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例如精氨酸酶;脯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等;還有一些酶,雖然不含錳,但卻需要錳作為激活劑,沒有錳存在時它就沒有活性,例如磷酸化酶、醛縮酶、膽堿脂酶等。這些酶在體內皆有重要的生物催化作用,缺乏它們則必然導致新陳代謝障礙。
錳參與造血作用。動物實驗表明,10~15天的動物胚胎中錳含量《艮豐富,特別是骨髓和肺臟中含量最多,這與造血作用有關。給貧血動物喂小劑量錳鹽或含錳蛋白,可使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增多。錳參與造血過程的機制是促進鐵的吸收,改善機體對銅的利用,促使紅細胞成熟。
國內外的研究資料表明,缺錳地區癌癥的發病率高,而含錳量較高的地區,癌癥發病率低,故認為錳有抗癌作用。對癌癥病人實測也很說明問題,肝癌患者頭發中錳的含量為4.05Ppm(ppm為百萬分之一),明顯低于健康人的頭發含錳量9.13ppm。可見缺錳與癌癥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生物學家蘇爾特曼教授發現,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癥與缺錳有關。他們從動物實驗中觀察到,若食物中缺錳,破骨細胞的活性大大增強,而成骨細胞的活性卻明顯抑制,從而導致骨皮質變薄,骨小梁稀疏,骨髓網眼擴大,骨組織疏松變脆。他們在化驗骨質疏松癥病人的血液時發現,這些人的血錳水平通常只有正常人的1/4左右。
我國白求恩醫科大學孫瑞宗教授等研究發現,人的老年期與老年前期相比,體內錳含量明顯減低;老年期的錳銅比值也明顯低于老年前期,這說明錳是與衰老有關的微量元素。他指出,錳銅比值降低是促使機體老化的因素之一。在老年醫學研究中有一個自由基學說。自由基是細胞核外含有成對電子的活性基團,它能損傷DNA、蛋白質和脂質等重要分子,加速人體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因此具有抗衰老作用。而錳就是SOD中的重要成分。
錳與一些老年病的發生也有密切關系。在動物實驗中,錳可抑制兔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有學者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心肌和主動脈中,錳的含量比正常人減少。錳缺乏使脂質發生異常,原因是缺錳影響了細胞膜的脂質組成,缺錳又使細胞膜的脂質過氧化程度增高;缺錳耐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這些皆能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而補充錳能改善動琳粥樣硬化病人的脂質代謝,阻止動脈硬化的發展,進而預防心絞痛、心肌梗塞、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錳的供應主要來自食物。堅果中含有豐富的錳,如核桃、杏仁、白果、栗子、榛子、松仁、花生等;茶和咖啡中亦含豐富的錳,嗜茶和咖啡者,每天可從中獲得1/3的需要量。再者就是日常的谷類,如小麥、稻米、大豆、扁豆等。在谷類中,錳侈集中在胚乳和表層部分,在精加工過曜中要損失88%,所以精制米和精白粉含錳量甚少,而標準米和標準粉保存有較多的胚乳和谷皮,錳的損失較少。由此可見,為保證攝取足夠的錳,還是吃標準米和標準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