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臘平
加入WTO后的中國市場醞釀巨大商機,各國和各種經濟合作組織都希望能分享這塊巨大的蛋糕?!皟鹊嘏c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是中國加入WTO后開始的一個嘗試。對于中國完全兌現加入WTO時的承諾來說,這只是中國走向經濟貿易自由化的“初級階段”。CEPA的簽訂,讓香港率先切下中國加入WTO后的第一塊蛋糕,但這更是一個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取得共贏的一個“安排”,現在世界正以關注的目光看著中國和周邊地區的連鎖反應。
2003年6月30日,“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是“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英文縮寫。)的簽署,從表面上來看,是中國政府對在遭受SARS疫情重創后的香港所提供的經濟援助與“政策關懷”,從香港各界人士的反應與廣大民眾的心理預期來看,CEPA的誕生確實對香港市民,乃至與香港經濟有著不同程度經濟聯系的海外人士,恢復對香港的信心起了一個強心劑的作用,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對一個需要“市場信心”維持才能發展經濟的香港來說,中國政府確實給香港送了一個“大蛋糕”。但是任何一個游戲規則的安排,都是游戲主體雙方博奕均衡的結果。我們應該把CEPA置于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下來分析:CEPA是中國政府應對2005年WTO的市場開放的現實選擇。因此,我們更應該看到CEPA的橫空出世,絕不是香港政府與中國政府間的一場“零和游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CEPA對中國政府與經濟主體的意義從長遠來看將遠遠超過對香港政府與香港市民的意義,CEPA的實質,其實是把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提前對香港實現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練兵,是WTO的一個試驗場。它將給在2005年即將全面開放的中國帶來巨大的實際利益。
應對WTO的“熱身”
按照中國政府對加入WTO的有關承諾,2005年中國將降低關稅至6%的低水平,且目標是完全的零關稅。由于國內行業長期受到高關稅保護,若一下子按照WTO協議完全在關稅方面放開的話,國內許多行業將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尤其是弱勢產品。而如今借CEPA之機,先向香港開放關稅和服務領域,可以知道以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利于找到現存缺陷,總結經驗和教訓。因此,提前對香港開放,可以看作是中國政府應對2005年市場開放的“熱身”。
香港由于高度的國際化,香港產品與服務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可以看作是海外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行業將在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尤其是各中介機構、評級機構、評估行、銀行和保險,還能刺激效率低下的國企努力改進。競爭也將促進產業間的更優化分工,資金、人員的流動使市場運作更有效,整體收益增大。更為重要的是,先進的服務理念和管理經驗也會伴隨著市場的開放而進入中國,這樣在2005年后中國國內的機構在面臨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對于一個從未大規模開放市場的中國來說,希望通過CEPA的模式來漸近式的適應WTO的規則和市場運作。其實,CEPA的雛形早已發端,只不過這次中國政府借SARS之機順水推舟,以體現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府的支持。現在中國政府正在打造內地與澳門版的CEPA,就可見一斑。2005年中國市場要對國外開放,倒不如提前對香港和澳門開放,因為這兩個地區的經濟運作模式,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比較接近WTO發達成員國。
CEPA與WTO規則的一致性
CEPA是中國在加入WTO后,面對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形勢所做出的重要戰略選擇。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協議,彼此消除貿易、投資等壁壘,實現經濟貿易進一步融合的過程。CEPA的實質內容是貨物、服務分階段逐步實現自由貿易及投資的便利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經濟一體化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而眾多國家和地區之所以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重要原因在于它能帶來一系列動態利益。而非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則不得不接受區域經濟一體化產生的貿易和投資流向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當發生貿易戰時,非成員有可能被邊緣化,而且非成員的談判實力、報復力量通常較小,可以選擇的應對措施也少。
截至2003年6月,除中國的三個單獨關稅區香港、澳門、臺灣以外,WTO成員均至少參加一個區域貿易協議,而多者則達30個以上,區域貿易安排遍布各大洲和地區。CEPA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形態,與WTO不是一種安排取代另一種安排,而是對WTO的重要補充。在一定意義上說,正是WTO的局限促使中國政府與香港政府尋求區域貿易安排,而WTO的貨物與服務貿易協定中均規定其成員可簽訂更高程度的自由化協議。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做出了四個方面的承諾,即降低關稅、減少和消除非關稅壁壘、農業方面的承諾和服務業的開放。在降低關稅方面,中國承諾:到2005年,把15%的平均關稅水平降到10%。降低關稅是中國改革開放自身的需要,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一種“補課”,同時也是生產全球化的一個趨勢。在減少和消除非關稅壁壘,也就是進口配額、許可證問題方面,中國承諾:到2005年,全部取消400種進口配額。因為在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都要取消進口配額許可證,中國承諾取消也是應該的。在農業方面,根據中國同美國達成的中美農業合作協定,中國承諾:取消對美國7個州的TCK小麥出口禁令;放開美國6000多家肉類加工廠對中國的出口等。在服務業方面,中國承諾:逐步放開銀行、保險、旅游和電信等服務業市場。而現在我們考察一下CEPA的內容,就會發現CEPA與中國政府的入世承諾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差異。在CEPA架構下,一方面內地將自2004年1月1日起,對原產香港進口金額較大的273個稅目的產品實行零關稅;273種以外其他進口貨物,內地將不遲于2006年1月1日對以上273種以外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行零關稅?!跋愀壑圃臁碑a品可以以零關稅或接近零關稅進入中國市場,這實際上與中國政府的降低關稅、減少和消除非關稅壁壘的WTO承諾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國的服務業市場向香港開放,這涉及17項業務。這意味著香港的服務業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如果說CEPA架構與中國政府的入世承諾有所差異的話,則體現在:第一,時間上有所提前,香港在2004年就可以享受上述優惠待遇,而WTO成員國則要到2005年才能享受此待遇;第二,“香港制造”產品進入中國的關稅比WTO成員國的產品要低。
CEPA與WTO之關系
CEPA在區域經濟合作的各種模式中,是一種比較初級的形式。區域經濟合作泛指國際上以地緣關系為基礎開展的各種政府間的經濟合作活動。除中國已廣泛參與的在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框架下開展的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組織開展的西亞區域經濟合作外,還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地區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訂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建立的各種區域經貿安排。區域經貿安排是一種具有法律約束力、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的區域經濟合作形式,其核心是通過取消成員之間的貿易壁壘,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促進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人員的自由流動,實現區內經濟的共同發展。區域經貿安排按自由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為優惠貿易安排、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和經濟同盟等多種形式。
中國政府與香港之間簽訂的CEPA實質上一種優惠貿易安排。優惠貿易安排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或經濟體之間建立的一種較為初級的區域經貿合作。具體做法是,各成員通過簽訂協定,相互對全部或部分貨物貿易給予一定程度的關稅優惠。實現貨物貿易的自由化是優惠貿易安排的核心內容。中國加入WTO之后根據成員之間合作水平的不同,在傳統意義上的優惠貿易安排中又加進了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內容。此次內地與香港之間簽署的“安排”,就是一種帶有服務貿易自由化內容的優惠貿易安排。
優惠貿易安排從法律上講也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但它是對世界貿易組織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一種例外。世貿組織通過關貿總協定第24條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第5條明確認可了這種例外。也就是說,參與優惠貿易安排的成員之間相互給予的貿易優惠待遇,可以不受其與區外成員簽署的雙邊或者多邊的最惠國待遇的制約,無須對區外國家或地區實行同樣的待遇。優惠貿易安排在區域經貿安排中是貿易自由化程度比較低的形式,所以又被稱做“準自由貿易協議”。
另外,在“安排”中的服務貿易承諾里,有令人注目的法律服務一項。這是非常超前的開放。目前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第五條訂立并已向服務貿易理事會呈報的14條自由貿易協議中,只有3條自由貿易協議載有開放法律服務業的具體承諾及對法律服務業的保留條件。它們分別是《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新西蘭與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議以及新加坡與日本的自由貿易協議。此外,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載有若干條文,就來自另一成員國的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事宜作出規定。加拿大與智利的自由貿易協議就服務業方面,包括法律服務載有一些廣泛承諾。
中國2001年剛剛加入WTO,對中國在開放市場和參加區域經濟合作抱過高希望和提出更多要求都是不現實的。但是現在內地與香港簽訂的“安排”就把法律服務包括在內,說明“安排”已經涉及相當深的自由貿易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