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平
由京津冀北城市群組成的首都經濟圈,是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后我國又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增長極。張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滄州市等冀北7市,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京津的衛星城。換句話說,冀北地區的城鎮體系實際上是圍繞京津形成的,是架構在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城市基礎之上的城鎮體系。
區域內主要城市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冀北7市與北京、天津兩市山水相連,同屬一個經濟區,共用同一區域基礎設施網絡,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關系。北京和天津兩市作為區域經濟核心,對冀北7市有明顯的極化和擴散效應;冀北7市則是京津的生態屏障,也是京津經濟發展和產業轉移的重要腹地。但是,由于三地分屬三個不同的行政區域,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機制,這就造成了各自為政式的對行政區內利益的過度追求。一方面,北京和天津兩市利用其優勢競爭地位,加速從冀北攫取資源,使得冀北7市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北京、天津集聚,也使得冀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明顯從屬于京津;另一方面,受行政區利益的驅動,北京和天津兩市的產業擴散又主要集中在行政區內進行,對冀北7市沒有形成持續和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使得冀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作為京津兩市最重要經濟腹地的河北省,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也制約了京津冀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功能的實現。雙向拖累導致這一地區經濟運行過程中發展與環境、發展與資源的矛盾日益尖銳,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就冀北7市而言,行政上屬于平行關系的各方,往往把自身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而把區域經濟目標放在從屬地位。因此,在產業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區內資源不能夠充分有效的利用與共享,盲目引進,盲目配套,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區域產業結構趨同,導致資源與資金的巨大浪費。分工的弱化和產業結構的趨同,反過來又引發新一輪更加激烈的競爭。因此,在“大北京”框架下重新考慮冀北7市的功能定位,顯得十分必要。
區域內主要城市功能定位的新思考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比較低,至今沒有形成輻射全省的核心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地位,以及同冀北地區唇齒相依的地緣關系,使得其在京津冀北城市群中成為經濟核心,冀北7市則處于外圍地帶。依照區位優勢和經濟互補性因素,本區域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關聯較為緊密的經濟功能區。
一是京張承經濟功能區。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京津兩市的主要水源地和沙源地之一,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京津乃至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安全和經濟建設。因此,京張承經濟功能區的經濟功能定位應主要是生態經濟功能,區域內的經濟活動要緊緊圍繞生態經濟這一功能展開。目前,在這一地區實施的生態建設項目有: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21世紀初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今后,這一地區要重點發展綠色工業、旅游業、無公害農業和觀光農業等。張家口、承德兩市要加強同京津在生態建設和旅游方面的聯系,利用皇家園林、自然風景區、民俗文化等旅游資源,發展成為以生態旅游為主,集民俗觀光、休閑度假、農業觀光和生態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基地。張家口市要重點建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承德市要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上,成為區域內以旅游休閑為主的旅游中心。
二是京保廊經濟功能區。保定市和廊坊市歷來與北京聯系密切。歷史上,保定市曾是京畿行政和軍事中心,也是京都的文化分中心和重要的南下通道;廊坊市介于京津之間,一直是京津原材料、配套產品和經濟服務的供應地。如今,中央的一些直屬單位已在廊坊市和保定的涿州市落戶。這兩個市可以分擔首都部分功能,是北京傳統工業擴散的重要去向。今后,這一地區可利用臨近京津的區位優勢,借助北京地區的資本、人才、信息資源和科技成果的輻射效應及其轉移需求,積極參與“大北京”地區產業分工,形成既借助京津又服務京津的開放型產業鏈,建設成為服務型城效經濟功能區。作為分擔北京部分職能的畿輔重鎮,保定市要建設成為制造業中心和京津消費品供應地;廊坊市作為京津的科技輔城,要成為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基地。
三是秦唐滄經濟功能區。秦皇島市、唐山市和滄州市共同構成了區域內最具發展潛力的沿海地帶。這一地區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原材料工業發達,基礎產業發展潛力大。冀北地區有987公里的海岸線,發展外向型經濟具有良好的條件。秦皇島市是我國第一大能源輸出港口城市,是首都的重要出海口。唐山市作為重要的初級產品工業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京津地區鐵礦石、焦煤、建材、鋼材等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應基地。隨著黃驊港的建設啟用,神黃鐵路的通車,滄州市也跨入了沿海港口城市系列。今后,這一地區應立足港口條件和沿海優勢,大力發展鋼鐵、化工、造船、發電、新型建材等臨海工業、臨港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業和海洋漁業等。同時,利用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建設以北戴河為龍頭的特色海濱海島旅游區和特色民俗文化度假區,形成一條以旅游度假、機械、石化、煤化工、電力、海產品加工為主體的新型沿海產業帶。唐山市應繼續發展鋼鐵、化工、電力、建材工業,并借助港口條件,建設成為臨海型的重化工業基地。秦皇島市要利用自身優勢,建設成為海濱旅游中心和“大北京”地區的海路交通樞紐。化工工業是滄州市的主導產業,滄州市要建設成為化工工業基地。
區域內主要城市功能定位后的新舉措
冀北地區城鎮體系與京津共生。冀北地區城鎮發展必須以京津為依托,逐步建立起既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自身產業特點,又能同周圍區域相協調的產業結構體系,與京津兩市共同構筑我國北方的超大城市群和最大經濟中心。要實現上述目標,應當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1.冀北7市應根據京津發展規劃調整發展戰略,把相關區域納入京津發展建設總體規劃,通過服務京津,實現借助京津發展自己的目標。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北京和天津原有的一些功能必然要從市中心疏解,冀北地區特別是臨近京津的中小城市,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時要預留規劃條件,以接受其擴散。
2.盡快成立經濟協作機構和區域規劃機構,研究有關區域協作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把區域聯合和協作真正落到實處。冀北7市應當以服務京津為前提,進一步加強各城市之間的聯系,實現功能互補,避免或消除城市間因城市功能、產業結構雷同和同步化產生的惡性競爭,使冀北7市成為既分工協作又聯合發展的整體。
3.加強京津冀之間的網絡聯系,提高冀北地區相關城市在綜合網絡上的功能和地位。完善各種交通運輸網絡,加強區域內鐵路干線建設。濱海鐵路的建設應盡快納入規劃,促使秦皇島、京唐、大港區和黃驊連為一體,成為分擔京津鐵路貨運量的主要結點。港口的合理布局與分工協作也應盡快納入區域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打破傳統的地域觀念,把港口從隸屬于某個城市的狹隘觀念中解放出來,形成港口與腹地一體化的現代區域經濟觀,實施“以港興城、以城促港”的一體化發展戰略。
4.積極推進京津冀三方聯合與協作,實現區域內資源互補、優勢整合。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應聯合北京,緊緊抓住奧運機遇,爭取國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以加快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以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游為主的區域生態經濟。承德市和秦皇島市等旅游城市也應聯合京津,把旅游業置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整體包裝,走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之路。
當然,由于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差異,區域間協作和聯合的有效機制尚未建立,行政區的作用依然明顯,冀北地區城市發展真正全面融入“大北京”經濟圈尚需假以時日。但不管怎么說,冀北城市的發展不能脫離京津而存在。依托京津,發展特色經濟,是加快這一地區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