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梅
在當前經濟生活中,最嚴重的腐敗形式是什么?是行政壟斷。
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充分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實惠的同時,總感到有一個陰影揮之不去,那就是行政壟斷。
電信、鐵路、民航、房地產、醫療、教育等領域,時時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甚至蠻橫的事情來。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反對意見在強大的行政背景下,總是顯得軟弱無力。
在當前經濟生活中,最嚴重的腐敗形式是什么?是行政壟斷。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的這一觀點,得到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充分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實惠的同時,總感到有一個陰影揮之不去,那就是行政壟斷。電信、鐵路、民航、房地產、醫療、教育等領域,時時都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甚至蠻橫的事情來。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反對意見在強大的行政背景下,總是顯得軟弱無力。
有些行政壟斷逐漸被打破,隨之又產生了新的行政壟斷。而凡是這樣的壟斷,全都有行政權利為之撐腰。本不是行政壟斷的部門和行業,只要有機會,也要借助行政力量進行壟斷。前幾年鄭州的“饅頭辦”事件,就是活典型。本來,饅頭加工經營在鄭州是競爭行業,政府成立一個專門管理饅頭等食品加工銷售的機構,是為了規范市場,但“饅頭辦”很快就壟斷經營,謀取不正當利益,引起社會強烈不滿。
最典型的行政壟斷是電信行業。手機雙向收費這樣的霸道行為,至盡仍在繼續。由于小靈通手機對雙向收費形成沖擊,電信業就極力阻撓其發展。中國電信行業與世界電信業差距非常大,但窩里斗的本事卻一點不差。去年有的運營商為爭奪業務動起剪刀、砍刀破壞通信電纜,人為堵塞網間通道,使正常通信無法保證,原因只有一個,壟斷企業不肯為新興企業提供通路。手機雙向收費問題,群眾一直抱怨,據說為保持股價,有關部門還是硬扛著不肯改變。全國政協委員舒安娜指出,目前電信業的監管體制改革已與其他方面的改革嚴重脫節,主要表現在監管部門的職能仍然停留在舊體制的框架下,責權利嚴重不對稱。
經常坐飛機出行的人多遇到這樣一個現象,飯沒來得及吃,工作未談完,便急忙趕到機場,廣播里卻往往通知飛機延誤,甚至連原因都不解釋,把乘客晾在一邊。經濟學家蕭灼基教授也經常遭遇這一問題,令惜時如金的他感慨萬千:我們中國民航20年來發展很快,但是正點率低、誤點率高,最近公布正點率為78%,誤點率為22%。飛機延誤,航空公司會找出很多理由,如氣象、機械故障、航班調配、機場航空管制及其他原因,但也有機組人員未到齊等原因,本質上是管理問題,是行政壟斷造成的后果。
每年春運中鐵路客票漲價問題,也讓消費者無可奈何。
行政壟斷嚴重阻礙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進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壟斷必然導致腐敗。可以說,行政壟斷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大障礙。
企業改革的深化必然對政府的角色和職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與市場經濟要求的法治環境之間存在矛盾。行政壟斷主要表現為地區壟斷和行業壟斷。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計,1998年至2001年之間,中國部分壟斷行業收取的各類非法費用高達53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電力、電信等行業的亂收費。而且,在市場越來越對外開放的情形下,各省之間的貿易壁壘仍然非常嚴重。如何構建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良性關系已經成為顯性問題。現在國家大力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不知道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促進作用有多大。
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市場經濟作為競爭的經濟,本身并不具備維護公平競爭的機制。恰恰相反,處于競爭中的企業為了減少競爭的壓力和逃避風險,它們總是想通過某種手段謀求壟斷地位。
就在我國現階段市場不成熟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條件下,企業間限制競爭的現象也已頻頻出現,如聯合限價和限制生產數量,分割銷售市場,生產和銷售企業聯手排除競爭者,有些行業通過聯合或組建企業集團甚至發展到少數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而我國的情況就更復雜。由于我國當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尚未完全轉變,來自政府方面行政性限制競爭的力量仍然十分強大,它們對競爭的損害是全局性的。從發生作用的范圍和深度看,行政性限制競爭遠比經濟性的限制競爭嚴重得多,從而成為在我國當前建立有效競爭市場模式的主要癥結所在。限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僅會嚴重損害競爭者的合法權益和消費者的利益,而且還會破壞和擾亂國家的競爭秩序和經濟秩序。特別是限制競爭的行為,因為這往往是一種市場結構性的限制競爭,它們對市場競爭的影響是長期性的。而取得了壟斷地位的企業由于擺脫了競爭的壓力,就會喪失創新的動力,不思進取,其結果就會嚴重妨礙國家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這些事實說明,為了建立一個開放的、競爭性的和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為了給企業創造公平和平等的競爭環境,使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健康和有序地向前發展,我國亟需建立保護競爭的法律制度。
在西方工業國家,國家反壟斷法律的傳統任務是預防市場勢力,禁止經濟壟斷。因為競爭會導致壟斷,充分的和不受限制的的合同自由會產生不合理的經濟和社會后果,因此,國家必須在競爭中充當裁判員的角色,規范競爭,維護市場秩序,以協調競爭者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然而,我國現階段是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尚不具備成熟的市場條件,特別是由于體制的原因,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壟斷主要地不是來自經濟壟斷,而是來自舊體制下的行政性壟斷。因此,我國的反壟斷應當是既反對經濟壟斷,又反對行政壟斷。
在市場經濟國家的法律制度中,反壟斷法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起著基本法的作用。在美國,它被稱為自由企業的大憲章。在聯邦德國,它被稱為經濟憲法。在日本,它是經濟法的核心。反壟斷法在我國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取決于我國經濟制度的走向。由于它是關于市場競爭的基本規則,而市場競爭對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配置社會資源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根本手段,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各種法律制度中,反壟斷法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應當是我國經濟法的核心。
行政壟斷是指政府及其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例如,政府通過頒布規章或者授權,使個別企業處于人為的競爭優勢,就某些產品的生產、銷售或者購買處于人為的壟斷地位,從而不公平地限制了競爭。由于這種壟斷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權力形成的,并依靠行政組織和行政手段進行推動和運作的,有著非同尋常的背景和來頭,它們在市場的競爭中就可擊敗任何競爭對手,形成市場勢力。因此,行政壟斷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是影響最大和危害最甚的限制競爭行為。
當前,行政壟斷在我國主要有兩種表現。在縱向的行業內,它們表現為行業壟斷,如一些集行政管理和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翻牌公司”、承擔著管理行業任務的大企業集團以及作為“嫡系”掛靠這個局、那個部而享受優惠待遇的企業。
在橫向的行政區域中,它們表現為地區壟斷,或稱地方保護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財政上實行“分灶吃飯”,各地區有了相對獨立的利益,地方與地方間的矛盾擴大了,地方保護主義隨之也就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些形形色色的行政壟斷不僅限制了競爭,保護了落后,嚴重破壞了我國經濟生活中剛剛培育和發展起來的一點點市場機制,使社會資源不能按照效率原則進行合理的和優化的配置,而且由于它們是“官商勾結”,在推動價格上漲中較一般經濟壟斷更加有恃無恐,對社會上的暴利行為和投機行為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社會腐敗,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實際上,將政府機構濫用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置于反壟斷之列,不單單是我國反壟斷的重點。因為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其他國家,也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政府限制競爭的行為都是對競爭危害最甚的行為。這是古典經濟學派早已指出過的。因此,既要開放市場,使盡可能多的企業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我們就不能把目光僅僅投向企業間的限制競爭,而且還要特別注意監督政府的行為,防止其濫用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