繹明宇
經歷了前期信息化建設的各種經驗和教訓后,ERP市場在ERP軟件廠商近年不斷地培育和國家政府“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政策刺激下,在去年下半年明顯地出現了加速增長的傾向,以ERP為代表的信息化建設已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ERP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和華北三個地區,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0%、24%、20.5%。這三個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企業信息化水平高,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也較高。制造業和基礎行業是中國ERP產品的主要行業市場。
品牌相對集中
國內在中國ERP市場中,由財務軟件商轉型為ERP軟件商的用友、金蝶占據了國內品牌的領先地位;和佳、英克等傳統ERP廠商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神州數碼從產品分銷方向轉入ERP產品的銷售和集成,累計簽單超過150份,成為中國ERP市場上的一批黑馬。
國內品牌的集中度明顯增強,用友、金蝶、神州數碼、浪潮通軟、和佳、東軟金算盤、新中大、博科、英克、安易這10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占全部國內品牌的87.4%。同時,一直只關注高端市場的國外品牌SAP和ORACLE開始涉足中小企業市場,SAP推出了中小型應用解決方案,而ORACLE與聯想、SUN公司聯手啟動了“鯤鵬計劃”,其“Oracle電子商務套件特別版”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企業的軟件、硬件)的總體投資不超過100萬元。
從而ERP市場呈現出主流品牌之間大比拼的格局,“強者統吃”的趨勢已十分突出,品牌集中度明顯增強了。可以說,目前中國ERP市場已從自由競爭階段轉入了壟斷競爭階段。
“多元通用”型向“行業專業”型轉變
以前的ERP產品強調的是產品的通用性,可以適應各種行業和各種規模的企業。目前流通業、能源業和其它行業在制造業信息化的帶動下迫切需要信息化,并希望通過實施ERP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但畢竟各行業均有各自的特點,不可能完全由一系統解決方案來應對,原有的以生產制造為核心的ERP軟件并不能適應這些行業的需求。
有鑒于此,目前主流ERP產品由單一產品向系列化的行業解決方案方向發展,ERP行業解決方案成為大勢所趨。
市場格局發生變化
中國ERP市場基本分為高、中、低端三類市場,據賽迪顧問統計,2002年中國ERP市場中,小中大型企業的ERP市場比例分別占:26%、41.2%和32.8%。ERP各類市場呈現不同的競爭態勢,隨著中國ERP產品趨于成熟,市場格局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高端市場上少數國內品牌開始向國外品牌爭奪份額。傳統上,利潤最高的高端市場(合同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由少數國外品牌(如SAP、ORACLE等)所把持,其它ERP廠商很難介入。目前國內主流品牌(如用友、金蝶等)已開始逐步進入這個領域,特別是在國防、涉密行業中,國內主流品牌具有明顯的獨占優勢。
在高端市場中,ERP廠商競爭的焦點不是價格,而是功能的強大和完善,這一點上國外品牌由于應用時間長、經驗豐富等原因,所以有著傳統的優勢。但隨著國內主流ERP廠商近年的學習和研發,其ERP產品從理念上和技術上已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它們爭取國內高端市場的步伐已明顯地加快了。
中端市場是國內外主流廠商的競爭主戰場。對于ERP廠商來說,這些ERP用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支付得起ERP產品及實施費用;同時,他們對ERP產品的技術要求又不像高端用戶那么苛刻,所以成為多數ERP廠商的關注重點。以浪潮通軟、安易、金航數碼為代表國內中端ERP廠商和以IFS、四班為代表的國外廠商(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國外品牌已達40余個),以其獨特的解決方案、長期的經驗和合理的報價等綜合優勢來爭取將中端市場的更大份額。
低端市場的競爭法寶依然只有價格。低端ERP市場上ERP廠商數量眾多,而素質參差不齊。同時,低端ERP市場的用戶對ERP項目的投入很少,所以其競爭的主要手段就是價格,ERP廠商的服務深度必然較弱,其建成后的后期維護工作成為一個難點。有的ERP廠商不提供原代碼或修改接口,造成一段時間后,企業業務或管理模式發生改變后,無法修改,被迫放棄產品或將就使用,這給企業用戶帶來了長遠利益的損失。另外,這種無序化競爭的結果也對中端市場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同時,這也孕育了未來ERP廠商大整合期的到來。
價格走勢緩慢降低
由于前期作為信息化主體的大型企業數量較少,而且有不少企業進行了局部的或全面的信息化建設,可以說大型企業需求逐漸飽和,而協同式、智能化的電子商務還不成熟,所以大型企業對ERP軟件的需求將保持穩定。而同時,由于國內主流ERP產品在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國外品牌(如仁科)不斷登陸中國,對于大中型企業的解決方案已逐步增多,競爭日益激烈,價格呈緩慢下降趨勢。另外,中國企業用戶逐漸接受ERP理念,對ERP軟件的需求升溫,但多數企業的價格承受能力較弱。
從賽迪顧問調查來看,企業用戶對ERP軟件的價格期望值大致為:100萬元以上的占1.9%;10~100萬元的占10.8%;2~10萬元的占38.2%;2萬元以下的占48.1%,可以說,絕大部分企業用戶對ERP項目的預期價格都在100萬元以下。企業用戶的這種價格預期對于ERP軟件的價格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從而抑制了ERP軟件價格走高的趨勢。加上低端市場競爭主要靠的價格因素,使得惡性競爭現象時常出現,從而整體上打壓了ERP市場的價格。這些因素都使得ERP軟件產品的價格逐漸走低。而ERP廠商在價格導致的毛利率下降的同時,利潤總額卻在市場規模擴大中不斷提高。
ERP市場的發展趨勢
中國ERP市場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這主要是由于中國企業信息化水平低、國家的大力扶持、ERP產品的成熟和成功實施等原因決定的。
信息化水平低的現實為中國ERP市場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雖然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已取得了相當明顯的進展,尤其是財務軟件系統在許多企業中都得到了廣泛地應用。但由于基礎差、“欠帳多”以及認識不足等原因,以ERP軟件為代表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度很低。至今成功實施ERP系統的中國企業用戶還不到5000家,而且還具有明顯的發達區域、高收益行業和集中于大型企業的應用特點,這就為未來ERP系統的應用向其它區域、其它行業和中小型企業拓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國家的大力推動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ERP市場的發展。2002年底,國家頒布和實施了《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2002~2005年)》,在培育國內市場、擴大軟件出口、扶持軟件企業、核心技術開發和軟件人才培養、優化產業環境等方面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到2005年,軟件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元,其中國產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占有率達到60%,出口達到50億美元,軟件人才達到80萬人。這就為中國軟件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與綱要相對應的是具體的政府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如國家科技部啟動了促進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百億工程”;原國家經貿委啟動了國債技改資金支持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國家稅務總局也提出國有企業進行信息化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國家政策的支持對于啟動ERP項目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少企業的ERP項目上馬就是源于這些政策支持。
提高綜合實力的內在需求刺激企業用戶對ERP產品的需求。現代企業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也就是說,一個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首先在同業中不能顯示出弱項,然后才能突出自己的優勢資源,以取得市場競爭的勝利;否則,最終只能被淘汰。長期以來,中國的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的收益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根本原因就是以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對其它資源要素的倍乘作用不明顯。所以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面對國際巨人們日益強大的競爭壓力,盡快彌補信息技術應用弱勢就成為眾多中國企業的主要工作之一,這是未來ERP市場進一步發展根本的內在推動力。
ERP產品的成熟和成功應用堅定了用戶的使用信心。前期之所以許多企業用戶對ERP軟件等應用系統有著不信任的認識,主要是由于投入大,而失敗率高(以至于業內有“IT黑洞”之說),這給許多企業用戶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但隨著近來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深入,成功應用ERP軟件的企業越來越多,加之管理軟件商和信息化管理咨詢公司對市場的不斷推廣,企業用戶對ERP的神秘感已逐步消失,對ERP的理念和運作方法越來越清晰,而且ERP軟件產品也在不斷地改進和成熟,從而堅定了企業用戶的實施信心。據賽迪顧問統計,超過90%的主流ERP廠商都已通過了ISO9002。2002年,用友和金蝶都通過了CMM3認證,博科也通過了CMM2認證,ERP廠商的產品運作過程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了,其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也相應地增強了。
據賽迪顧問預測,未來5年中國ERP軟件市場的平均增長率為25.9%,其中2003年中國ERP市場的增長率為38.5%,總量將達到21.3億元。從垂直市場來看,2003年,大型企業的市場占32.6%;中型企業的市場占41.3%;小型企業的市場占26.1%。從行業市場來看,制造業、流通業、能源業依然是ERP市場的主體,分別占62.8%、19.4%、6.7%。從區域市場來看,依然是華南、華東和華北三個地區占主體,分別是30.1%、24.2%、20.2%。另外,華中、西南兩市場的份額有所上升,分別達到10.7%和6.9%。可以說,未來中國ERP市場還將會上演更多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