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一個國家的中產階層標準不能脫離這個國家的實際發展水平,但也不能隨心所欲。依中國實際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水平,一些專家認為,比較合理的國內中產階層的界定,應該是人均年收入在1萬至5萬美元左右,也就是8萬至40萬人民幣左右。只有具備這樣的收入水平,中國的中產階層或許才能夠具有“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才能夠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質量”,才能夠符合有關中產階層的一條條硬性或軟性的定義,否則的話,中產階層就只能是“脫貧”或“溫飽”的另一個代名詞。
中國有多少中產階層
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于2002年5月~7月在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廣東、四川、甘肅、遼寧等8個省(直轄市)采取多相抽樣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戶居民家庭作為有效樣本戶,進行了中國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調查結果截止2002年6月底,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戶均總值22.83萬元??紤]到這是戶均財產總值,這已經是一個比較驚人的數字了,所以,報告一經發表,就引發了眾多質疑。然而,更為驚人的數字出現在今年2月,北京市統計局公布,北京城鎮居民平均家產達47.5萬元,比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水平22.83萬元高出1倍有余。這個數字一公布,一時輿論嘩然。
我們再通過另一個途徑衡量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產階層。200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統計報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國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達到10.03萬億元。另一組數據,也就是社會上傳說的,國內51%的居民儲蓄存款集中于20%的少數富裕個人和家庭手中。換句話說,這意味著20%的富裕個人和家庭占有了我國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一半還多。為計算方便,假若我們將每一個存款賬戶都看做是一個家庭,而每個家庭人數以標準的3口人計算,中國13億人口,可分為4.3億個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萬個家庭,擁有國內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5萬多億,戶均將近6萬元,若其中又有1/3,可歸入所謂的中產階層,則中國中產階層的人數到不了1億人,最多也就是幾千萬人。我們還可以看看另一組數據。有消息說,截止2002年底,北京擁有私家車超過90萬輛,如果我們假設每一輛私家車背后都站著一個“中產階層”,則北京有中產階層超過90萬人。假若全國各省市都達到北京這個水平,全國則有將近3000萬人的中產階層。另外,還有一說,中國目前有1000個億萬富翁,有300萬個百萬富翁,如果此說可靠,那么就很難相信一些“專家”所張揚的,當前中國中產階層超過2億人的說法。事實上,我們相信,中國目前擁有3000萬人左右的中產階層是一個較為可靠的數字。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中產階層,是比較“高標準”的中產階層,即在經濟上,人均年收入達到1至5萬美元。眾目所睹的事實是,中國中產階層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達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買得起一套象樣的“中產階層標準”的商品房,滿足中產階層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數有一輛車子的隱性標準。
哪些人構成了中國中產階層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的調查,目前國內城鎮居民的收入標準呈現階梯狀分布的特征。
有一個說法,當代中國社會最富裕的10類人分別是:1、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2、國有企業承包或租賃經營人員;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資企業的高級員工;5、有技術發明的專利人員;6、演藝界、體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經濟的CEO;8、部分律師、經紀人和廣告人員;9、部分歸國人員;10、部分學者、專家。這一說法與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的調查基本相符,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這一“民間傳說”的可靠性。中國中產階層最大量的應該產生于上述10類人群。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私營企業主以及三資企業的高級員工。近年來,隨著私營企業的飛速發展和部分國企的變相私有化,私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中產階層的制造機。同樣,如摩托羅拉等類的跨國公司也都像流水線似地替中國復制著“稀缺”的中產階層。
中國未來需要更多的中產階層,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除上述10大富裕人群及一部分國家公職人員外,北大教授蕭灼基認為,未來中國中產階層將主要來自以下五類高級人才:其一,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的科研人員。他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業中,如果該企業上市,他們就可獲得大量的分紅。其二,金融證券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不是指現行體制內的從業人員,而是指民營、外資企業的工作人員。其三,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如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這些人的收入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將會大大提高。其四,外資企業中的中國中高層人員。在北京,已經有了所謂的“首代”階層,即外國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他們與國外同類人員同工同酬,又享受國內的低廉消費。其五,一部分私營企業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為中產階層的一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提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形成足夠大的中產階層的五條標準,一,城市化率達到七成以上;二,“白領”社會勞動力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藍領”;三,恩格爾系數平均降到了0.3以下;四,基尼系數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之間;五,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