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強
近期聯通集團公司與中國移動之間將在本地網中試行網間結算,二者互免結算的歷史走到盡頭。消息源沒有透露具體的結算標準,只稱,因為移動的網絡遠比聯通大,在對沖之后,聯通在互聯費用方面將增加巨額支出。
在此之前,移動聯通的互聯費用支出,僅是針對運營固話的電信及網通公司。而移動聯通互免結算的停止,雖非單項收費的充分條件,但或許是個推動力。而北郵教授闞凱力則表示,單向還是雙向,只是收費方式的不同,即便通話成本算清楚了,也不一定非得單向收費。
另外,在交納互聯互通費用之后,移動就要一改以往作風,盡量避免在互聯互通上給聯通制造障礙。這對聯通發展CDMA用戶群十分有利。用戶群和網絡規模擴大之后,又能獲得更多互聯互通收入,于是便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聯通最大的問題仍然在于,融到足夠的資金,以創造這個良性循環的局面。
巨額支出
根據中移動(0941HK)和中聯通2002年財報,截至去年底,中移動有1.177億用戶,中聯通有4311.4萬用戶。不過,因缺少二者互相致電的分鐘數指標以及具體結算標準,二者之間的互聯費用支出暫時難以計算。
但財報顯示,當年中移動和中聯通的網間結算成本分別是129.75億和32.29億元人民幣,占運營支出的16.26%和9.71%。2001年的支出數目分別為66億元和21億元。因此,如果移動聯通之間也計互聯費用,將增加巨額支出。
至于中電信(0728HK)2002年在互聯互通項上的收入,年報并未提及。而根據中電信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字,2001年其互聯互通收入所占的比重為5.6%。網通集團暫無相關數據披露,但據公司監管事務部總經理崔濤透露,這個比例應該在3.3%左右。
以上數字,都源自始于1996年舊的網間結算體系。舊的結算標準是,手機撥打固話,每分鐘的結算費用是6分錢,移動聯通之間互免結算,以鼓勵發展移動通訊事業,優先保護聯通公司利益考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電信以及分拆后的網通集團有失公平。因為后二者每年要承擔沉重的網絡維護費用。
今年以后,手機數量開始與固話數持平,且手機用戶仍然保持著幾乎相當于固定用戶兩倍的增速。這表明,異質替代競爭已經開始全面壓倒互補性質,兩大主力陣營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尤其是中電信去年11月中旬在港上市以后,這種矛盾演變為改革。
給予聯通方便?
今年年初,信產部成立一個由中外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來重新設計網間結算體系。中方負責人為社科院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主任、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昕竹,外方負責人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教授杰瑞·豪斯曼。
張昕竹表示,新的網間結算方案將拋棄資費分成模式,采取經濟成本模式,即以長期增量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公共成本分攤。長期增量成本,即完成互聯互通業務需要增加的成本,如交換成本、維護成本等經營性成本。公共成本分攤,即意味著運營商在互聯互通以前所建網絡的全部費用都分攤到網間互聯費用之中。張昕竹曾表示:因為SARS的影響,新的網間結算體系要全面實施,最快估計得到年底。但因SARS影響可能被高估,因此,現在可能加快實施。還有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信產部長王旭東上月被委任為國家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另外,自張春江坐鎮網通集團以來,重組步驟加快,為多增加收入以更好的財務狀況上市,也是推動盡快實施新結算體系的因素。“結算方案已經送到信產部以及各大電信運營商手里,由他們提出一個書面意見,專家組再對方案進行修改,形成一個最終意見,最后由信產部拍板。之后還要采集數據,估計出結果”。因此,目前并無確切的消息講,具體的結算標準是多少——互聯互通成本實在太難計算。中國電信以及網通集團曾做過粗略測算,認為每分鐘結算費用應該在0.16元。但這個數字顯然不可能是最后的結果。不過,信產部一位官員說,如果作為非對稱管制手段的互免結算終止,聯通將明顯處于不利地位,這似乎有點對不起聯通對國家所作的貢獻。不少市場人士也相信,“政府一定會考慮在其他方面給予聯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