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廣東及華北地區(北京、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相繼出 現 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如果疫情能夠控制在上述地區,且到6月份各地的疫情能夠得以解除, 那么非典對中國經濟及外貿外資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是暫時的。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經 濟周期的上升階段,2003年1~4月中國經濟及外貿外資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非典的負 面影響可能使全年潛在的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下移到一個實際的次高的適度區間內,預計全 年外貿進出口及實際使用外資仍能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
在服務貿易方面
旅游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主要產業,與國際旅游相關的餐飲、旅店、零售、娛樂、民 航、出租汽車等行業首當其沖,在非典爆發期間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受到了嚴重影響。今年 1~4月份,北京市接待海外游客68萬人次,同比下降17%;4月接待海外游客12萬人次,下 降60%。5月1日至6日,國際航線和港澳地區航線航班班次同比分別下降70%和81%,完成 客運量分別下降85%和88%。2002年中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為178億美元,預計2003年將出 現負增長。
此外,目前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對中國往訪組團和人員采取了限制措施,對外承包工程及 對外勞務合作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非典對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必須在全國范圍內而不僅是某些 地區解除疫情,服務貿易出口才能得以恢復;第二,當期影響較大,滯后影響較小,一旦疫 情全面解除,商業與貿易往來將會迅速恢復。
在貨物貿易方面
非典對貨物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發生非典后,許多商務及營銷活動受阻,影 響了外貿訂單及未來幾個月的貨物出口。比如在SARS陰影下,第93屆廣交會成交額只有44億 多美元,比去年降低74%;與會客商23128人,只及去年入境人數的19%。第二,國內消費 的總體放緩或延遲,將影響短期進口。
從統計數字看:今年1~4月我國進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進出口總值達2440億美 元,同比增長40%。但4月份進出口增長速度開始回落,比3月份減少5.9個百分點,表明非 典對進出口的影響從4月份開始已經初步顯現。其中出口增長速度減少1.3個百分點,進口增 長速度減少10.7個百分點,說明非典時期由于國內消費放緩從而明顯地影響了進口需求。
非典疫情解除后,貨物貿易的滯后影響應在幾個月內消退。一方面,促使中國出口增長 的基本因素沒有太大變化: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比上一年復蘇得更快;外商投資企業對促進 出口的作用正在加強;外貿經營主體總量的增加、民營企業出口的快速增長、出口產品結構 的不斷改變等都有利于促進出口。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期,巨大的市 場容量、潛在的消費能力、北京奧運效應、上海世博效應等都會帶動非典之后的進口保持相 當的規模。
外貿大省廣東的進出口約占全國的36%,但目前廣東疫情已經得到比較有效控制;華北 外貿進出口僅占全國的10%,且華北疫情正在得到初步控制。預計非典對出口訂單從而對全 國出口的滯后影響在今年5~7月最為顯著,第三季度影響逐漸減弱,到第四季度影響將消退 。這種負面影響與中國經濟自主上升的擴張效應抵消后,結果可能使全年外貿進出口的潛在 高速增長轉化為實際較高增長。
在利用外資方面
非典對利用外資的短期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合同利用外資將受到較大影響。由于外 資公司在非典期間推遲他們訪華的商務活動,合同外資金額將受到直接影響。今年1~4月, 全國合同外資金額305億美元,同比增長50%,但4月份合同外資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 第二,部分外國投資者因非典而暫時推遲對中國的投資計劃,非典也將使正在進行的投資活 動因生產啟動所需要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無法按時抵達中國,從而使二季度中國吸引外資的 增勢放緩。今年1~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78億美元,同比增長51%,但4月份實際使用外 資47億美元,同比增長37%。
然而,非典對中國利用外資的良好前景幾乎不會造成影響。對于外國公司來說,吸引他 們投資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供應, 以及友好的投資環境,而這些因素都不會因為非典而改變。加入WTO后中國投資領域的逐步 擴大,將是今后吸引外商投資增長的重要原因。
去年中國合同外資金額高達827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要在今年兌現。可以預見,一 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合同利用外資及實際使用外資都會保持較高增長,全年合同利 用外資及實際使用外資也能取得一定程度的增長。
上述分析是建立在非典疫情能夠控制在華北和廣東,且6月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假設 基礎之上的。當前既要堅決扼制非典蔓延,又要防止出現反彈,只要早日戰勝非典,為經濟 發展創造清新的環境,中國經濟與外貿外資增長的良好勢頭就能得到很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