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天
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企業均具有雙重身份。企業既是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具有謀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特征。同時,企業又是社會的一分子,是“社會的公器”,應當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然而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正處于一個急功近利的歷史階段,很少考慮身上的社會責任。針對這種現實狀況,本文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客觀依據、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以及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的措施進行粗略的探討。
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客觀依據
企業之所以要履行社會責任,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與社會的聯系。企業能夠立足于社會,是由于它從社會取得了生存的權利和社會為企業再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企業既然從社會取得各種權利,獲得有利條件,自然要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
1、企業行為是社會責任產生的根源。企業包含著不同利益相關者,是各利益相關者為實現其各自的利益進行合作的具體方式,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企業被人們視為契約或契約關系的連接點。因此,當企業作出一項與自身生產有關的決策時,其利益相關者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影響。
2、履行社會責任是社會提出的根本要求。社會就像一個有機體一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存在不同的社會問題。就當前而論,貧困和失業,社會的不公平,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主要器官,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理應充當重要角色,同社會的其它組織一起設法解決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F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社會本身發展的要求。企業在組織生產時要耗用屬于社會的各類資源,能否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并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直接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企業在享有社會給其權力的同時也就肩負了對社會的責任。
3、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現代企業正處于變化大、發展快的社會環境中。企業若想生存,就必須履行自身的責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優化并創造更廣闊的生存環境。雖然從短期講,有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許不會立即帶來利潤的增加,但是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會使企業因顧客的青睞而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為企業獲得長期利潤準備了條件,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
1、保護消費者權益。這是企業基本的社會責任。企業的這種社會責任要求企業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花色品種多樣的、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其各種不同的需求;企業要對自己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承擔責任,履行對消費者的在產品質量或服務方面的承諾;企業要向消費者提供充分的關于產品優劣、構成成分、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等真實信息;企業在任何時候讓消費者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和所喜愛的產品,不得采取高壓推銷及誘惑手段。
2、保護社會利益及社會的發展。這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企業的這種社會責任要求企業為社會創造日益豐富的物質財富,以保證社會各經濟部門及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所需的物質條件;企業在生產經營時,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公平競爭;企業要向國家及政府提供一定的稅收,以增加國家積累資金,促進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此外,企業若有經濟實力,還應當對社會公益事業進行支持和捐贈,幫助教育、娛樂、社會貧困地區的發展,這是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的延伸。
3、保護自然環境及社會生態平衡。這是企業重要的社會責任。企業在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給廣大消費者提供物質福利的同時,嚴重地破壞自然生態資源,污染了環境,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良性循環。因此保護自然環境,治理環境污染,解決惡劣的社會環境,實施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勢在必行。企業在履行這方面的責任時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企業在選擇生產何種產品和采用何種技術時,必須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要考慮安全性,在消費中要考慮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企業在設計產品及包裝時,要減少原材料消耗,并減少包裝對環境的污染。
三、關于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思考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是社會提出的根本要求。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企業偷稅漏稅現象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事件經常發生;企業自身利益至上,忽視社會利益,浪費資源、破壞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大量存在。因此,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需從企業、政府和社會三方面做起。
1、從企業方面看,要強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主動意識。企業應從自身生存和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具有戰略思維,追求長期效益,充分認識到企業與社會的密切關系,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主動意識,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強化企業自律精神,主動地盡可能多地履行社會責任。世界范圍內許多知名企業都非常重視社會責任問題,因而贏得了社會及公眾的認同,保持了企業經久不衰的發展態勢。
2、從政府方面看,要健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政府應從維護社會利益和保證社會運轉的需要出發,以社會公眾利益代表和社會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和行使政府權力的形式,建立規范的明確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有關法律、法規約束體系,并強化執法力度,糾正或懲處企業逃避社會責任現象。同時政府可以行政干預和經濟調控為手段,引導并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和方向。
3、從社會方面看,要充分發揮輿論媒介和消費者協會的作用。社會團體、社會輿論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監督功能,重視對企業經營行為的道德評價,對企業善的行為給予表揚,對惡的行為表示譴責。通過企業經營行為的評價,促使企業認識到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從而規范企業行為,提升企業品質,積極地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