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嚴慶
很多直腸癌患者為了保證更好的治療效果,常無法保留肛門,必須在左下腹造一個永久性的人工肛門,幾十年的生活習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實——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據衛生部統計,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腸癌占全國惡性腫瘤年死亡率的第五位,而直腸癌就占了大腸癌的60%~75%。
走近直腸癌
大腸末段的12~15厘米就是直腸,下接肛門管,80%以上的直腸癌經肛門用手指檢查即可觸摸到。
直腸癌細胞起始于粘膜,在腸壁不斷增殖形成腫塊和潰瘍,引起大出血、腸穿孔和腸梗阻;還會沿淋巴道轉移到系膜和遠處淋巴結,沿靜脈轉移到肝、肺等遠隔臟器,對人體造成廣泛破壞,最終導致死亡。
直腸癌具有以下生物學特點:生長較緩慢,主要沿腸管壁橫向生長,達腸壁一圈需18~24個月;呈鏈式淋巴結轉移,主要沿供血動脈逐一到達第一站淋巴結、第二站淋巴結……很少發生跳躍式轉移;手術時發現肝轉移者約占10%~25%,同時切除直腸癌和肝轉移癌仍可獲得較好療效;粘膜內早期癌迄今無淋巴結轉移報道,局部切除可得到根治。
改道非必然
從直腸癌的生物學特點可以看出,手術切除是直腸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和第一選擇。大多數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預后很好,所以患者應按“根治第一、生活質量第二”的原則,聽從醫生意見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
局部擴大切除術 適用于粘膜內早期癌,直腸和肛門都能保全,但這類情形不多。
保肛根治切除術 在確保徹底切除病灶的同時,能否保留肛門,要取決于癌腫下緣距肛門的距離和癌腫的分期。一般來說,如果癌腫下緣距離肛門3厘米以上,原則上可以保留肛門。
手術后如傷口不感染,吻合口會如期愈合,10~14天就可出院。吻合口距肛門愈近,術后肛門控制大便的能力恢復愈慢,距肛門大于等于6厘米者恢復迅速。
不宜保肛的根治切除術 當病情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根治疾病,就不宜保留肛門了。如癌腫已到晚期,且侵及腸壁全周,穿透腸壁和脂肪套或肛門外括約肌;癌腫遠切端難以達到距癌腫下緣2~3厘米的安全距離;或惡性程度較高的癌腫。這些情況的保肛指征應從嚴掌握。
經腹-會陰根治術 就是不保留肛門的根治切除術,它根治切除盆腔結腸、直腸和肛管,同時在左下腹造設永久性人工肛門。如果醫生已判明無法保留肛門,患者應當毅然接受這種手術。
改道之后
肛門改道后,不少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難以適應,但如果能夠做到以下護理和訓練,患者就會習慣人工肛門的:
●保持清潔,每次排便后應擦拭干凈,人工肛門周圍每天至少清洗1~2次。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腹瀉,因為腹瀉時人工肛門很難保持清潔。
●保護人工肛門周圍皮膚,每天用氧化鋅軟膏至少搽一次,以免皮膚受糞便粘液腐蝕。
●使用一次性人工肛門袋,每天更換以保持局部清潔。
●手指擴張人工肛門,帶上醫用乳膠手套,抹上油,用食指擴張,每周二次或隔日一次,使人工肛門至少能容一指有余,避免狹窄。
●有意識地利用腹部肌肉練習控制排便,以逐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只要患者充滿信心,按照醫生要求訓練和護理人工肛門,相信一定能很快適應,并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