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年來,"社區"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在中國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社區文明"、"社區文化"、"明星社區"等等作為最富生命力的詞語之一,其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隨著社區的興起和社區文明建設的普遍推進,其與企業文明建設的聯系也日益緊密起來。因此,我們廣大的企業一定要關注、重視并參與和推進社區文明建設。
企業與社區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是榮辱與共的關系。這一點不需要過多地證明,只要回顧一下非典時期企業與所在社區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就清楚了。在非典爆發時期,如果一個企業發現了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其所在的社區就難以置身事外;反之,倘若一個社區發現了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該社區所在的企業往往也難以獨善其身。這種關系其實在平時就存在,只不過在非典時期(或非常時期)表現得更突出、更緊密、更集中罷了。所以,企業對社區文明建設的關注和重視,應該是一貫的和連續的關注與重視。
企業關注社區文明建設,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關注企業自身的文明建設。有句歌詞寫道:"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就企業關注社區文明建設而言,這里如改動一個字就更為貼切一些,即"請讓我來關心你,就是關心我自己。"其理由有三:一是我國的大中型企業,廠區與社區往往是重疊交叉的,特大型企業更是合而為一的;二是社區文明搞好了,如企業所在社區風氣正、文明水平高,對企業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就會起著潛移默化的優化熏陶作用,有助于職工文明素質的提高;三是社區是所在企業生存發展的"小氣候"或"小環境",社區文明搞好了,對社區中的企業會產生"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的效果。
積極參與和推進社區文明建設,對企業具有名利雙收的意義。就名而言,一個企業的美譽度首先應從身邊的社區做起,在社區形成良好的口碑,由近及遠,不能搞"燈下黑"。須知"窩邊草"茂,其兔也肥。就利而論,要看到社區服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廣闊市場,在這個廣闊的市場天地里,企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尤其是企業第三產業的發展,企業改革中的主輔分離,以及企業醫院、學校、食堂、房管、運輸等等社會職能的剝離,完全可以與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結合起來,從中找到新的商機,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分流職工開辟新的就業渠道,為盤活企業閑置資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創出一片新的天地來。這種一舉而多得的好事,企業何不樂而為之?
中國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自然人之間是如此,企業與社區之間也是如此。企業與社區以鄰為善,不能以鄰為壑。推進社區文明建設,拓寬社區服務的內涵與外延,要求企業在社區不僅要扮好"企業居民"的一般角色,而且要力爭充當社區建設與社區服務的主要角色,在社區建設或社區服務市場中找準定位,發揮作用,實現企業文明建設與社區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