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建新
創建學習型企業,全面提高了紅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升了紅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紅星的大發展。目前,紅星已擁有2家專業生產廠家、14家品牌家居連鎖大賣場、總經營面積達65萬平方米、年市場規模銷售突破41億元、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6位。
美國《財富》雜志指出:"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于學習型組織的公司。"學習是一切競爭力的源泉,學習型企業,是紅星發展的戰略抉擇。
紅星的學習內容
知識猶如大海一樣的浩瀚無邊,即使耗盡畢生的精力,學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決定學什么非常重要。我們紅星提倡,要有方向地學、有重點地學,強調對口、對位學習,"不學時髦的,只學有用的"。
孫子兵法曰:"上兵伐謀"。紅星之所以能獲得長足的發展,最主要是取決于戰略的成功。我們非常關注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家的宏觀政策規定,經常組織高層赴北京等地聽取國內外專家的報告,參加各種企業戰略的研討,每年要組織近50人次赴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考察先進企業的做法,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然后通過企業高層的團隊學習,在正確把握大勢的基礎上,探討適合企業發展的最佳戰略,并求教于國內外的戰略專家,如:清華大學企業戰略研究權威劉冀生教授、國內知名學者溫元凱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太學院副院長鮑勇劍博士等,請他們對企業的戰略進行科學的論證。戰略形成后,借助培訓、交流等各種團隊學習的方式盡可能地讓每位員工都能了解企業的戰略規劃,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培養員工的系統思考能力,并以戰略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增強員工對企業使命的認同感,做到"上下同欲"。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靈魂。紅星文化,是在繼承孔孟儒家思想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學習現代先進企業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紅星的文化層次、經營業態等企業實際和發展需要,創新形成的具有紅星特色的企業文化。對于文化的推廣,我們主要是把無形的文化精神不折不扣地全面滲透到企業的規章制度中,由制度規范員工的行為,通過行為的累積進而影響、轉變員工的思想意識。
基礎管理是企業這座大廈的基石,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保障。在基礎管理上,我們學習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以美國通用電氣(GE)、海爾為師,認真研究他們的管理思想和具體作法,想方設法把他們的成功經驗嫁接過來,為紅星所用。這樣我們既看清了自身的不足,更主要是找到了改進的方法,使我們在基礎管理上迅速成熟起來。
作為一家以發展連鎖家居賣場為主業的企業集團,人才成了紅星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關鍵是要研究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機制。我們通過研究世界500強的經典案例、組織管理人員的討論交流、與員工進行深度會談等方法,從人才文化、薪酬體系、考評制度、獎懲體系、用事業激勵人的辦法、競爭上崗的賽馬機制、末尾淘汰機制、干部能上能下再能上聘用制度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并形成了適應紅星發展的人才機制。
有一項管理研究表明:快樂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員工的工作興趣,激發員工的潛能,更重要的是,快樂的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遠比一般的員工要高出許多。歌德說:"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所以,我們紅星在管理上就非常注重"興趣管理"、"快樂管理"。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員工多讀一些積極心態、光明思維方面的書,多學習偉人們面對困難時的幽默與鎮定,多分享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快樂事,使大家在快樂的氛圍中逐漸改變了原先看待事物的習慣視角。
松下曾說過:"企業先造人,再造產品"。在強調品德第一的基礎上,我們非常重視員工專業技能的學習,認為德才兼備中"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根據人才的成長規律,我們主張,先學精一門專業知識,然后再謀全面發展,即先做專家,再做雜家。
紅星的學習理念
企業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同樣深刻地感受到了身邊劇烈的震蕩:中國加入WTO后,國外建材、家具的洋超市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國內同行競爭對手群雄逐鹿;賣場業態本身的不斷進化……商場如戰場般地到處彌漫著硝煙。我們紅星想要永立潮頭,就要讓每一位紅星人都能認識到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預見到未來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通過組織團隊學習,分析時勢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研究學習業界和競爭對手的最新動態,甚至對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都不放過,認真研究它可能帶來的變化。
紅星的愿景是到2008年建成100家連鎖家居市場,打造中國的"沃爾瑪",成為國際化的企業集團。要使這一愿景變為現實的關鍵,是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正像我們企業文化所提出的那樣---紅星的人才隊伍有多強,紅星的事業就有多大。但企業做大以后,強調的是規范化管理,分工越來越細。部門、個人卻因此會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限,過分強調本位的需求,造成了溝通協作上的困難和資源共享上的障礙。消弭這一障礙的最佳辦法就是團隊學習。團隊學習使同事變成了同學,溝通容易了,資源合理配置的渠道順暢了,組織內部存在的一些無形的障礙也就逐步被打消了。
紅星的學習方法
把紅星創建成學習型企業,是我最先倡議并親自在抓的一項重點工作。起初,我的學習主要是出于自身自我超越的需要,而后在企業學習的導入和推進的階段,我發現領導、特別是企業的一把手的示范作用非常關鍵,領導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對企業整體學習氛圍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現在,我本人每年要讀70本書、聽60位專家的講課,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培訓學習、參加各類高層次的培訓班,同時還正在中國人民大學系統地進修MBA。
僅有領導學,顯然不夠,還需組織和動員全體員工學。為此,公司每年都根據各崗位工種的工作實際和發展要求,制訂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培訓學習計劃,并組織、指導各部門、各市場開展培訓。為擴大學習成果,公司還在2001年成立了讀書成果分享委員會,定期組織員工交流學習體會和工作經驗。
在文化學習的同時,紅星還特別強調紅星人要有"大德",即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中華民族,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己任,同時對社會、對他人要有愛心,富有正義感。
為了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全體員工每年年初都要參與本人、本部門、本市場學習、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盡可能地把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公司黨工團、人力資源部、市場管理中心等部門也經常組織員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比武、勞動競賽,開展"我為紅星獻一計"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并在全公司內開展崗位創新、工作方法創新、流程再造,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公司還出版《紅星人》報,并使之成為了全體員工展示自我風采、加強橫向與縱向的溝通交流、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學習園地。
"八小時以外的管理",是紅星的一項特色的人力資源開發舉措,倡導的是員工多與高素質的人來往,不交對自己長進毫無幫助的朋友;提倡多種方式的學習,反對虛度業余閑暇時光;提倡在健康的娛樂中吸取有益的東西,禁止賭博等不良惡習。員工多讀書、讀好書、交好友、做好事,這對于振奮團隊精神、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大有裨益。
從系統思考的角度出發,家庭是人生學習的起點,也是終身學習的場所,人在家庭生活的時間幾乎是在企業工作時間的2倍,如果要真正把創建學習型企業引向深入,就一定要占領家庭這個學習陣地。基于此,紅星今年就提出了"每位紅星員工要創建學習型家庭"的倡議。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358位紅星管理人員家庭送一個書柜,同時在《紅星人守則》中規定,"每位員工家庭的書柜至少要藏書30本。每位管理人員包里每時每刻要有一本書、一本記事本、一支筆,每人每年要寫5~10份1000~2000字的讀書心得"。紅星每年為每位員工報銷100元書費,同時由公司出資,統一為156名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的家庭聘請了保姆,為的就是能夠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紅星還成立四個委員會---"敬老委員會"、"關心下一代教育委員會"、"健康長壽委員會"和"讀書成果分享委員會",如今這四個委員會在創建學習型企業和學習型家庭活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紅星在創建學習型企業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團隊內部的互動學習,使每一位員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共享知識和技能。僅2002年,紅星就成功舉辦了"怎樣當領導"、"如何培養下屬"、"人才開發管理"、"人本管理"、"爭當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素質、能力縱橫談"等數次大討論,分享學習成果,并總結出了"紅星培養下屬60條"、"人才開發65條"、"人本管理精要12條"等,成為紅星各級管理人員工作的理論指南。
紅星不僅有針對性地組織員工進行學習,而且把面擴大到了在紅星經營的所有廠商。除統一的上崗培訓、服務技能培訓外,還邀請他們免費參加公司組織的專家授課,組織他們共同參加升旗儀式等,使他們充分感受紅星的企業文化,認同紅星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共同強化規范管理的意識。到目前為止,共有2000多名廠商總經理和業務經理、6000多名營業員接受了紅星組織的各類培訓學習,為他們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習給我們帶來的收益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更主要是讓企業和企業內的每一位成員正逐漸領悟學習、工作、生活三者間真正的含義,"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在學習中體驗生命的樂趣"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正像《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圣吉為我們紅星題詞所期望的那樣---"在快樂中享受服務,在服務中體驗快樂,以你們的學習帶來一個更高、更快、更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