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梅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企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用"四化"來概括:即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和規模化。其中,全球化是指企業經營國際化,跨國界、跨社會制度、跨文化和跨政治經濟聯姻。信息化是指現代信息手段在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間、空間的限制越來越小。知識化是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量涌現,邊緣科學、交叉科學、系統工程的作用日益突出突出。而規模化則是指企業間的強強聯合日益強勁。
應該說,WTO的加入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這些機遇包括:了解世界及其發展趨的機會更多,不出國門也能學到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相互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企業的競爭壓力增大,因而產生的動力也越大,奮起直追的欲望強烈,使命感增強;企業的市場領域擴大,空間拓展的機會也更多,擁有國內國際兩大市場,促使中國企業改進技術、改進管理、轉變觀念,而地理位置、勞動力價格低、文化背景熟悉等優勢依然具有。
與此同時,WTO的加入也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對產品的技術性能、規格、檔次、質量、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管理的水平亟待提高;各類人才需求越來越強烈。
那么,面對上述形式,現代企業將面臨那些問題呢?企業在管理理念上應如何應對呢?
管理模式的轉變
·從傳統的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
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處于純生產型,政府讓企業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自己決定生產什么,以滿足需求。
·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經營為中心轉變。經營管理是生產管理的先導,生產管理是經營管理的基礎。
·生產、銷售、技術開發位置的轉變。
計劃經濟時期,生產是前方,銷售、技術開發是二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銷售、技術開發是前方,生產是后方。
·生產管理從執行性向決策執行性轉變。計劃經濟時期屬于執行性,企業是政府的附屬物,生產指令來自于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生產指令來自于市場信號,市場需求決定企業的產品開發。
管理模式的轉變
從單一的經營戰略向靈活多樣的經戰略轉變。產品的多樣化,迫使企業改變計劃經濟單一的經營策略,實施多品種、差異化戰略。產品檔次的高層化,技術、性能不斷提高,高新技術含量大大增加。以質取勝、以優取勝取代以貌取勝,市場更加規范要求企業有良好的質量信譽。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產品開發要做到以老養新;產品的升級要做到推陳出新;要形成生產一代、開發一代、研究一代的良性循環。在管理具體工作中,要抓經營領域的四定位:行業定位;市場定位;產品定位;人才結構定位。
企業高層領導工作重心的轉變
從生產管理型向戰略決策型轉變:
供求平衡或供不應求時,企業領導屬于商品經營型,既重視生產也重視市場。市場發育正常時,企業領導要向多種經營型和資本經營型跨進。企業高級領導要研究市場信息、行情,研究競爭對手,重視市場調研、分析、預測;研究資源的最佳配置,人、財、物的合理調配,正確處理存量與增量的關系。企業高級領導要研究風險與機遇,研究市場的適應性;研究本企業的戰略重點,從生產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從事務型向政策研究型轉變。企業高級領導要熟悉國家的產業政策、經濟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并用好政策。注意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如轉移、跟蹤優先發展的產品;研究營銷策略,并確立企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和重大措施、重要政策。
現代市場競爭的新熱點
現代市場競爭的新熱點主要有:技術創新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旋律;人才競爭成為市場競爭的聚焦點;知識經濟成為市場競爭的新話題;結構調整成為增強競爭活力的新措施;綠色營銷成為保持競爭優勢的新特點;名、特、優成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點。
現代管理又要求企業家具有發展眼光,要有魄力膽略,要有組織領導能力,要有強烈社會責任感。
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
自從人類有了生產活動,就存在大量的管理實踐。從古代到19世紀之前存在大量的優秀管理經驗,但是終究沒有上升為科學。20世紀初葉,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工程師泰勒首創科學管理理論,將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引入生產與作業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技術。隨著科學管理運動的普及,工業企業逐漸重視管理,進入了一個科學管理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生產過程的機械化發展異常迅速,生產管理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擴大生產批量、保證質量穩定、控制生產成本、確保生產數量和交貨期等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技術,如計劃評審技術(PERT)、物料需求計劃(MRP),價值工程(VA)、成組技術(GT)、最優化技術(OPT)、管理信息系統(MIS)等。20世紀80年代后,計算機大量進入企業管理領域,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組織更趨柔性化和高效化,并涌現出與信息技術緊密相聯的一批先進管理技術,如制造資源計劃(MRPⅡ)、準時制(JIT)、全面質量控制(TQC)、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1MS)及業務流程再造(BRP)、企業資源計劃(ERP)、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等,這些先進的管理技術均有著深刻的內涵。以下僅對比分析2000年前后企業管理理念上的主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