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江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是一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高瞻遠囑、總攬全局、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令人歡欣鼓舞的報告。報告為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國防現代化,提高國防地位,增強綜合國力等制訂了明確的奮斗目標,描繪了美好的藍圖。
我是一名較老的共產黨員,今年七十二歲了,入黨也有五十多年了。學習十六大精神和江澤民同志的報告,感慨萬千。在五十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我經歷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和文化大革命等許多運動,經受了許多正反兩個方面的教育。建國初期,我們的國家困難重重,在人民生活十分貧困,經濟很不發達,百廢待興的困難環境中又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封鎖,甚至挑釁。與此同時,被中國人民推翻的蔣家王朝,也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遙相呼應,蠢蠢欲動。當時,我們的國防地位還不高,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尚不多。面對這種處境,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第一代黨的領導核心,以大無畏的精神,英明決策制訂了一系列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正確路線和興國富民的方針政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使我們這個災難重重的國家渡過了解放初期的種種困難,勝利地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隨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我們國家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初步改善了,經濟發展了,國防力量增強了,中華民族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們的國家仍不富裕、不強大、綜合國力仍很弱,特別是經歷了那場史無前例,使國民經濟、人民正常生活、思想、文化和政治受到嚴重破壞的文化大革命,國民經濟發展面臨崩潰邊緣,人民經濟、文化生活無法改善。面對嚴重現實,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第二代黨中央,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錯誤,撥亂反正,結束了動亂所造成的混亂局面,總結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制汀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從此,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貫徹執行了小平同志“發展是硬道理”的教導,實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步人了前所未有的快車道。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很好的改善。我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同我國建了外交關系。這些巨大變化,全國人民拍手稱贊,放聲歌唱。歌唱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豐功偉績,歌唱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黨和全國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集體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與時俱進。確定、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們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行動綱領,是新的共產黨宣言,她將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黨、全國人民實現小康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強國富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理論發展。這一理論的發展和提出,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正確,體現了共產黨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體現了黨執政為民,一叨為了人民,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質的偉大思想。也正因為這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得到全體代表的一致贊同,并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總綱。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十三個春秋的歲月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黨、為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共認的偉大事業,實現一個又一個重大改革和開放。正如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十三年來,我們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工作扎實,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平均增長百分之九點三,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還指出;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功,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加強,傳統產業得到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建設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環保等基礎設施工程。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不斷增長。“九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五”計劃開局良好。
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北京申奧和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成功、香港、澳門勝利回歸等就是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的體現。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選出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現了新老領導同志的順利過渡和交接,使我更加高興和擁護。我作為一名較老的共產黨員,我決心同所有共產黨員一樣,要在新一屆黨中央的領導和指引下,身體力行地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發揮一個共產黨員應該發揮的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