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下午,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從外地來訪。
剛剛寒暄坐下,他就迫不及待的說:“大難不死,有幸重聚,真是天助我啊!”
“你知道,我的身體一向健壯,精神也不錯。單位組織體檢,查血、B超、心電圖次次都顯示正常。誰知去年寒冬的一個夜晚,由于兒子公司忽然陷入倒閉,我憂心如焚,徹夜難眠。天亮時分,我感到胸部有一種難以忍受的壓迫感、窒息感,大汗淋漓,似乎死神就在向我招手。被緊急送往醫院后,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塞,經過心內科醫生全力以赴的搶救,才幸免于死。現在回想起來,這心電圖真是個騙人的東西,謊報病情,讓我產生盲目樂觀的情緒。”老友消瘦的臉上積滿了怨憤之情。
老友的微詞和神色,讓我心理頗不是滋味,因為心電圖并非他所說的那么“無能”。我開始耐心地給他解釋:“老兄,你剛才說的‘廣泛前壁心梗’不就是心電圖的診斷結果嗎?心電圖診斷冠心病,主要是根據臨床癥狀加上典型的ST-T缺血性改變,而當時你沒有心肌缺血發作,心電圖怎么能準確反應病情呢?當然,也有些心電圖出現可疑的ST-T改變,經全面檢查最終否定了冠心病診斷。當臨床高度懷疑冠心病、而心電圖又呈陰性時,可以進一步作運動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進行確診。總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獨特性能和使用范圍,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比如你是一位高工,讓你去看病,你肯定會大鬧‘隔行如隔山’,一籌莫展。”
聽到這兒,老朋友的臉上開始露出一絲笑容,為了徹底打消他的疑慮,我又給他舉了二個例子。
一位53歲的女性患者,數月來有陣發性心悸發作,伴有頭暈、氣短、乏力癥狀。多次作心電圖,除偶有房性早搏外,其余都正常。被診斷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但治療一直無效。后到大醫院心內科就診,醫生決定對她作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復雜性房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通俗地說,就是心臟搏動的節律紊亂,它的起因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引起心搏的沖動起源不正常或沖動的傳導不正常。駕馭心臟搏動的司令部稱為竇房結,它發出的規律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就稱為竇性心律,也就是正常心律。反之,不是由竇房結發出的沖動或竇性沖動受阻,而轉由起源于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區的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就稱為異位心律或心律失常。心電圖能準確區分以上不同沖動起源和傳導失常的具體路徑,協助臨床診斷。對于已形成穩定病變的心律失常(如房室傳導阻滯、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征等)或發作極為頻繁的心律失常,心電圖一般較易“看”出,但對于那些陣發性的、為時短暫的或常見于早、晚的心律失常,當然就難以捕獲。動態心電圖借助于胸部的固定電極,將患者24小時的全部心電信息輸入記錄器,而后由醫師通過電腦進行綜合分析,使10萬個左右心電波形的來龍去脈一覽無遺,盡收眼底,迅速全面地作出診斷。
在明確了癥狀的起因后,經積極治療,這位女性的臨床癥狀迅速得到改善。這一病例清楚地表明,確有心律失常也不一定能在心電圖檢查時被發現,即使能有所發現,也往往是“管中窺豹”,僅見一斑。這是因為,心電圖檢查的時間短暫,通常不過半分至一分鐘,而心律失常則有其發作的自身規律,不一定在檢查時發作。
還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的4歲女兒來到心內科專家門診。她說,孩子既往的心電圖一直正常,可最近醫生卻聽到了心臟雜音,媽媽對此表示不理解。經聽診,又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為室間隔膜部缺損。
這位媽媽也和你犯了同樣一個錯誤。心電圖只能是一種診斷工具。它所捉供的信息并不具有決定性,不要一味地只聽它的聲音,應多聽聽醫生的聲音。此時,老友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信服的神色。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