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常常會調侃一句:“你真會團結領導”!這本是一句挪揄的話。其實細細想來,“團結領導”,同領導搞好關系,并不就等同于吹捧拍馬。我的經歷就說明了“團結領導”的重要性。
我是1981年參加工作的,先后在8個單位工作過,曾經接觸過幾十位領導。其中不同時期三位領導的教誨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與領導交往的故事。
故事之一:把尊重放在首位
剛參加工作不久,我在一次業務會議上,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技術性問題,與年過半百的老領導發生了爭執,各執己見,誰都不能說服對方,讓本來在單位里一直享有技術權威威望的老領導下不了臺,幸好一位同事用請示其他工作幫領導解了圍。會后,老領導將我請到了家中,首先肯定了我的技術業務水平,然后語重心長地跟我講,新職工應當怎樣謙虛好學,應當如何尊重老同志,在工作中應當怎樣發揮自己的專長,等等。老領導婉轉地告訴我,在公開場合應當給人留一點面子,“得理也要讓三分”,有好的想法、好的建議,盡可以提出來,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在公開場合與老領導頂過牛,并成了他家的常客。
故事之二:勇于承擔責任
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的我被學校的主管部門看中了,一紙借調令使我很快離開了講臺。一次,單位召開機關干部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動員會,但會后就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對這種帶有一定冒險性質的改革舉措,領導又不好下行政命令,只好一個處室一個處室地轉悠,可就是沒人報名。看到領導整日愁眉不展,借請示工作之機,我走進了領導的辦公室,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向領導匯報了一番并主動請纓“下海”。
在即將離開機關的日子里,領導與我進行了一次長談,最讓我忘不了的是領導所說的“危難之中見真情”。領導告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事情很能考驗人,他對我勇敢地站出來為領導分憂、為單位解難很感激,也由此看出了一個人的素質與情懷。我與領導的感情由此開始,并在日后的交往中不斷加深,成為忘年之交。
故事之三:交真心,成知己
回到家鄉之后,我先后在好幾個單位任過職,接觸過若干的領導,但最讓我心動的是與一位領導的知心交往。
一次出差時,讓我與領導有了接觸。在汽車上、賓館里,在公務交往和旅途游玩中,我與領導談工作、談生活,談子女、談家庭,短短的一個星期,讓領導在不知不覺中對我過去的工作、生活有了較為詳盡的了解。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及時領會領導的工作意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利用一些機會,及時向領導提出自己對工作的設想和建議。在與領導的交往中,我始終堅持以誠相見,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領導也對我賞識有加。在工作、生活的正常交往中,我們成了知心朋友,工作時間是上下級關系,八小時之外純粹是朋友相處,一起聚會,一起娛樂。
事實上,領導們的生活圈子是狹小的,在權力的神秘光環下,他們有時較難聽到基層的聲音,不少領導在位的時候位高權重常常“門庭若市”,而退下來之后雖說“無官一身輕”,有時甚至連下棋也沒有人愿意奉陪。在與領導的相處中不摻雜自己的政治目的,友誼才能天長地久。所以,雖然這位領導幾年前就退居二線了,但我們的交往卻仍然一如既往,兩人更是無話不談。
事實上,領導們同樣過著凡人的生活,同樣需要別人的關心、理解和尊重,同樣有著與下屬溝通的心理愿望,只是有時放不下架子而已。只要懷著一顆平常心,與領導交往其實并不難。只有交真心,才能成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幾點建議:
一、肯干。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事業單位的領導,都是看重員工的工作表現。因此,你首先要成為一個肯干能干的職員,才能得到領導的信任與重視,進而與他成為朋友。
二、謙虛。不管你是碩士還是博士,在學術方面你可能是個權威,在業務、管理等方面,領導肯定有比你強的地方。不妨“謙虛”地認為,在工作能力上,領導比自己聰明,在工作藝術上,領導比自己高明,在工作經驗上,領導比自己精明,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領導的“三明”。
三、誠實。工作中有了成績、出了經驗,不要沾沾自喜,成績人人都看得見,領導更會明察秋毫。“金杯、銀杯不如基層和同事們的口碑”,要以自己的誠實,讓基層和同事們主動在領導面前替你請功。有了錯誤,出了問題,萬萬不能推諉,更不能諉過于人,因為一旦真相大白,將為人所不恥,領導自然看不起你,更不會重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