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時候,有兩個男孩兒追求我。他們都很優(yōu)秀,都是名牌大學(xué)的學(xué)生,長得都很英俊,而且都愛好文學(xué),經(jīng)常拿些書來給我看。
有的時候,愛,就是一道選擇題,我不知應(yīng)該選擇哪個放棄哪個。
于是和他們都約會。
我去第一個男生家的時候很愉快。夜深了我要回家。我說,你別送了,我自己打車走就可以了。
他果真沒有送我。他家是六樓,我剛走到三樓,就聽到咣一聲,防盜門關(guān)上了。剛才還那么親熱地和我說著海誓山盟的人,仿佛是個陌生人。
我的心一下涼了。
到第二個男生家去也很愉快,夜深了我要回家。他家是一樓,我說不用送了。他笑著說,那怎么行?依然執(zhí)意要送,然后給我打了車,把錢交給司機,然后再問,要不,我送你回家再回來吧。
那一刻,我心里充滿甜蜜。
男人根本不知道,戀愛中的女人其實是口是心非的,不要你送只是客氣,而她是需要男人嬌寵的,哪怕只把她送到樓梯口。
還有一次和第一個男生逛街,花童追著我們?nèi)拢壬I一支玫瑰給你的女朋友吧,只要五元錢。那個男生問我,要買嗎?我說,不用買。于是他真的就沒買。
而又有一次,我和第二個男生逛街,也遇到個花童,他買了那花童的兩支玫瑰花,說,等我有了錢,我會把他手中的花全買下來送你。
只為這句話,我的愛,有了方向。
第一個男生來問我分手的理由。他說,我哪里不如那個男生?
我笑笑說,是心吧,那個男生,有顆善良而溫存的心,知道怎么對待自己的愛人和別人,而你,沒有學(xué)會怎么去愛。
最高條件
莫小米
最初相遇時,她二十歲。我與她熟識至今二十年。二十年里她常來找我聊天。
她和我聊的其實只有一個話題——找對象。每次來,她總是說,這段時間見了誰、誰和誰。這一個什么都好,就是個兒太矮了;那一個有一米八,可談吐實在讓人難以接受;還有一個……說著她會有一點點傷心,充其量是一點點。
找對象要講條件這并沒錯,況且她提出的條件從來就不算高。她長得美麗高挑,要求對方身高至少一米七以上,與自己般配;她是本科學(xué)歷,要求對方至少有大專文憑,才有所謂共同語言;她天性活潑能歌善舞,要求對方不說熱愛藝術(shù)至少能夠接受藝術(shù);至于金錢、地位、住房,她都無所謂,可是這么多年她就是沒碰上一個符合條件的人。
過了三十五歲之后,她將有些條件放寬了,比如說關(guān)于藝術(shù);但有些條件卻更鐵定了,比如說她要生養(yǎng)孩子。而此時可供選擇的男人們多為中年以上有婚史有子女的,正處于爭名奪利的黃金時段,多半對重新生養(yǎng)孩子不感興趣。于是最近一次來時她對我說,這段時間又見了誰、誰和誰。這一個什么都好,就是怎么也不想再生孩子;那一個倒是愿意生孩子,又實在太缺乏生活情趣了;還有一個……說著她照例有一點點傷心,充其量是一點點。
總而言之,她至今沒結(jié)婚是因為她從未遇上符合全部條件的人,不是缺這條,就是缺那條。
于是我問她:這么多年,你相遇的這么多男子中,莫非就沒一個,可以讓你放棄所有條件不顧一切地嫁給她?她相當(dāng)委屈地說:沒有,真的沒有啊,人家以為我如此看重條件不愿下嫁,其實我真想無條件地嫁給一個人,可惜這人至今沒有出現(xiàn)啊。
原來婚姻的最高條件,乃是無條件。達(dá)不到這最高條件,才需要種種具體條件。常見那些看似般配的人各走東西,條件懸殊的夫妻卻地久天長,很好理解,前者符合全部條件,后者符合最高條件——無條件。
(題圖/傅樹清、編輯/沈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