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能用人類大腦思考的小矮人和兩個只知道本能反應的小老鼠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儲量驚人的奶酪倉庫,過上了好日子。然而倉庫的奶酪終于有一天挪走了,小老鼠不假思索地立即跑開,頭也不回地去尋找新奶酪,而小矮人卻在原地發愣,不斷地質問:“誰動了我的奶酪?”
有朋友問我“要是美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對世界有何影響”,一向喜歡將問題想得很復雜的我一時語塞。上網一搜,發現有關伊戰后世界石油格局的文章已有無數,從戰前到戰后,從理論到數字,從歷史到現實,寫得頭頭是道。
也許是神差鬼使,我聯想到美國人寫的那本暢銷小冊子《誰動了我的奶酪?》,覺得美國打伊后的石油問題也許就像書中的簡單故事那么簡單,也就是各方如何應對或看待“變化”。
美國和英國像是書中本能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先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找油,并較早地發現本國的石油遲早要枯竭,自上個世紀以來就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尋找儲量更大、更容易開采的新油源。他們的政府和跨國公司沒有國家邊界的概念,中東、非洲、里海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地找,到處留下他們爭奪的痕跡,必要時不惜用武力。石油成為發達工業國家的經濟血液,他們因油而富,因油而戰。20世紀后半葉的歷史,不妨說就是一部石油戰爭史。
二戰后西方先后經歷了六次石油危機,特別是1973年那一次沖擊最大。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紛紛舉起石油武器對美國和以色列說“不”。沙特阿拉伯等國紛紛減產并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猛然間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二戰后最嚴重的西方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被迫進行產業調整。蝕骨之痛使美國下定決心:今后無論出現何種情況也要確保能源供應。
產油國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則像是書中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們認定,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下面發現的石油天經地義是“自己的聚寶盆”,不僅自己能享受一輩子,子孫后代也受用不盡,于是他們在油田周圍建起了豪華的宮殿,他們不愿與世界其他地方打太多交道,也不想管別人的事。他們之間時常因油田歸屬、采多采少及銷售價格問題發生爭吵,于是在1960年建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以防美歐國家的欺壓掠奪。他們因油而富,不少人確實也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富足日子。但他們忘了一句老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像伊拉克,美國一聲炮響,伊拉克人一覺醒來發現石油奶酪不見了,被美國人拿走了!

當其他國家還在那里猶豫不決,爭執著到底該怎么辦時,美國和英國已經憑直覺動了起來。他們除了在帽子上繡個“民主”等字樣以外,沒有很復雜的理由和想法。他們驚訝地發現據說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原來是如此不堪一擊,于是深入阿拉伯沙漠的更深處,從伊拉克、伊朗到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在每一處有石油的地方和石油輸出線路上都做了安排,調整駐軍的規模和模式,準備保護至關重要的石油生命線。他們要將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主動權從歐佩克手中重新奪回來。美國政府5月27日宣布:長達13年之久的對伊拉克制裁正式結束,伊拉克道拉煉油廠開始向約旦出售燃料油,每天200萬至300萬桶,這是伊13年來第一次出口石油。
哼哼和唧唧國家對美英小老鼠行為的動機及影響不停地進行各種分析,并日復一日地爭論著:美國是個講究市場原則的國家,即使它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也會按市場規則行事,不大可能拿石油作為武器操縱石油市場,控制他國。也有人猜想:美國可能控制不了伊拉克的石油,因為針對美英聯軍的襲擊不斷,美英士兵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摸黑,每天都有傷亡,有可能長期陷入中東。但事實是,美國鐵了心,無論如何要搞定中東。
于是就有了法、德、俄等國奉行利益均沾的原則,堅決要求美國回到聯合國的框架下處理伊拉克石油重建問題,想在重建伊拉克的合同中分一杯羹,不能任由美英獨吞。更多的國家所能做的也只是加快建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
是的,美國的確動了伊拉克的石油,這又怎么樣呢?正像小矮人唧唧喜歡用石子在墻上寫幾句口號一樣,我們也在網上經常發幾個貼子:“美國打伊意在石油(/意在歐洲/意在中國)”、“新美帝國主義”、“這是一個叢林時代!”
二戰結束以后,反帝反殖深入人心,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主權觀念和自然資源的國家所有制得以確立,國家邊界和內政得到空前的尊重。當今美歐各國對侵占別國資源諱莫如深。盡管美國和英國竭力否認他們對伊拉克發動這次戰爭是為了石油,宣稱不會立即拆散歐佩克,或讓伊拉克退出這個組織,但這次他們的確動了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這一行動將迫使急需賺取石油外匯的俄羅斯、南美等產油國隨后跟進增產,其結果是世界油價下跌!從而打破石油輸出國家協調立場的局面,重新奪取操縱世界油市的主動權。歐佩克成員國之間本已存在的矛盾和競爭將更加突出。已經有西方報刊指出:美國正通過伊拉克出口石油一勞永逸地搞掂歐佩克。
美國的軍事強權和戰爭行動已經打破了主權不可侵犯和內政不可干涉的國際法教條,打破了資源的國家所有制。如果沒有足夠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能力自我保護,想當然地認為本國的資源理所應當歸本國所有,比如“伊拉克是伊拉克人的伊拉克”,必然會在美國先發制人的進攻下被打得粉碎。
“不變”對單個國家來說意味著落后挨打,“變化”太快對整個地球資源來說卻意味著毀滅。我幻想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能允許合理范圍內的“落后”不一定挨打,并得到一定的保護。如果都像美國那樣爭先恐后地去爭奪、控制和消耗能源,人類將提前迎來一個無法養活自己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