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打伊倒薩”對南亞戰略格局的深刻影響,是推動印巴和解的“無形之手”。
每年的4月末5月初,克什米爾山谷開始冰消雪融。往年此時也正是克什米爾暴力活動增多導致“南亞火藥桶”開始升溫之際。然而,今年卻不一樣。種種跡象表明,印巴關系長達18個月的“冰封”正隨著積雪一同“消融”。
在克什米爾伸出“友誼之手”
4月18日,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前往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視察時,出人意料地宣布,印方愿意再次伸出“友誼之手”,與巴方就包括克什米爾問題在內的所有問題進行對話,并呼吁“開創印巴關系的新起點”。
巴方反應迅速,穆沙拉夫總統于4月23日表示,巴方準備與印方就克什米爾和其他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全面對話。
4月28日,巴總理賈邁利與瓦杰帕伊進行了20分鐘的電話熱線交談,賈邁利還邀請瓦杰帕伊在方便的時候訪問巴基斯坦。印巴關系由此開始加快良性互動的進程。5月2日,瓦杰帕伊宣布,印度將恢復同巴基斯坦的大使級外交關系,并在對等基礎上恢復兩國的民航運輸。賈邁利旋即投桃報李,于6日表示巴方同意與印度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以及兩國間民航、公路和鐵路交通往來,等等。
“前倨后恭”和“無形之手”
國際社會對近來兩國關系忽然趨暖感到十分突兀。半個月前,印度外長辛哈還曾咄咄逼人地表示,印對制止恐怖主義有了“新想法”,印有權對巴實行美國式的“先發制人”軍事行動!人們懷疑,伊拉克的硝煙會點燃南亞那根極其敏感的導火索。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印巴關系轉瞬間“雨過天晴”的呢?
對此,國際觀察界有各種猜測,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美國向印巴施壓的結果,因為這一切都發生在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5月初的南亞之行前夕。然而,也有分析家指出,如果把印巴關系轉暖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兩國競相示好于即將到訪的“貴客”,顯然有失偏頗。事實上,美國“打伊倒薩”對南亞戰略格局的深刻影響,才是推動印巴和解的“無形之手”。
觀察家們指出,伊拉克戰爭已促使印度重新審視克什米爾問題和印巴關系:首先,在美國以調解人身份介入克什米爾問題的意圖愈發明顯的情況下,印度惟恐美越來越強烈的單邊主義傾向最終會波及克什米爾問題。其次,9.11后美國以反恐為名迅速增強了在中亞和南亞的軍事存在,已引起印度的戒備和警惕,印度不能不擔心自身在南亞和印度洋的戰略空間受到擠壓,自主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選擇也必將被限制。再者,如果印巴關系持續緊張下去,不僅印度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利益受到影響,而且將為美長期插手南亞事務制造理由,最終使克什米爾之爭成為印巴零和、美國漁利的游戲。
當然,印度起初并未由此放棄利用美“打伊倒薩”之機打壓巴基斯坦和離間美巴關系的念頭,所以才有印度版“先發制人”的出籠。鑒于印巴力量對比并非如美伊間那般懸殊,人們認為印此舉更多的是故意制造南亞緊張氣氛以向美施壓,達到美將巴作為下一個打擊目標的意圖。

然而,美國于9.11后重塑南亞戰略板塊,力圖在印巴之間建立有利于美的平衡政策并不會輕易改變。這使印度意識到:對美而言,巴仍具有戰略重要性,美過去和現在都不會按照印的意圖單方面和無限度地向巴施壓,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反倒使美能夠騰出精力以其主導的模式“著手解決印巴沖突”,這對印并非利好消息。于是,在試過“先發制人”這最后一招之后,印對巴的態度終由“前倨”一變而為“后恭”,力求趕在美進一步插手克什米爾問題之前把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中,避免美最終帶來解決該問題的“路線圖”。
為“名垂青史”再賭一把?
人們不難看到:除了國際和南亞環境變化的影響,瓦杰帕伊的個人因素也對印巴關系忽然轉暖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位被稱為“印度惟一能在巴基斯坦問題上引導輿論的政治家”,看來始終沒有放棄對實現和平的承諾。在克什米爾發表講話時,他意味深長地說,“伊拉克發生的一切給我們發出了一個警告,印巴通過談判解決分歧是惟一途徑”。有分析認為,這實際是他對政府和黨內強硬派的警告。隨后,他又以少見的鐵腕風格宣布了緩和對巴關系的具體措施,令同僚大為吃驚,被西方解讀為“完全是個人決定的政策”。
對于瓦杰帕伊采取這種為和平再賭一把的冒險做法,一些評論猜測,78歲的他希望在政治生涯行將結束前留下一份和平遺產,以使自己能“名垂青史”。但不容忽視的是,拋開對個人功名的追求,瓦杰帕伊老謀深算的此舉也為他的政府贏得了諸多戰術上的優勢:一、在堅持“巴應首先結束越境恐怖主義”這一底線的同時,及早擺脫外交被動,化解國際社會促使印巴重開和談的壓力,讓巴基斯坦處于守勢。二、向世人表明印度始終是和平的倡導者,如果這次努力仍然失敗,責任完全在巴方。三、在首度受邀參加西方八國首腦峰會前,為印度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四、在克什米爾武裝分子隨著谷地化雪走出“冬眠期”的當口,促使巴“自覺遏制武裝分子對印控區的滲透”,有效減輕印的安全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兩次熱衷于高調的首腦會晤不同,瓦杰帕伊此番的態度謹慎了許多,他并未接受賈邁利向他發出的訪巴邀請,而是強調印巴進行最高級別的接觸需作認真準備。看來,瓦杰帕伊雖然伸出了“友誼之手”,但并不準備立即與賈邁利直接握手。
“積雪”雖消 “雪山”難融
一位西方外交官在點評印巴關系突然轉暖時指出,“如果說現在有什么危險的話,那就是外界可能抱有過高的期望”。印巴要真正實現和解仍有更多更大的障礙和困難:
第一,印方雖然擺出了和解姿態,但在對話前提上并未做出實質讓步,而是換了一種說法,稱巴目前應制止對印的越界恐怖活動,摧毀巴境內的恐怖分子營地,為雙方開展“富有意義”的對話營造適宜的氣氛。而巴方則堅持不應給對話設立條件,并重申巴政府只給予并將繼續給予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斗爭以道義、政治和外交上的支持。
第二,雙方在對話進程和模式上的分歧可能給對話本身帶來不利影響。雖然瓦杰帕伊不欲很快進行首腦會晤,但輿論認為巴方顯然希望就克什米爾問題舉行最高層會談,這正是對話可能變得棘手的地方。
第三,兩國國內的強硬派勢力仍會全力阻撓和解進程。
最為關鍵的是,印巴在克什米爾這個核心問題上立場相去甚遠,這是過去兩國多次試圖和解而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這次也依然可能成為此番努力的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