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赫魯曉夫發賀電\"祝壽\"
1964年4月毛澤東回湖南,此中有段史實鮮為人知,就是毛澤東在長沙決定為赫魯曉夫\"祝壽\",由此譜寫了上世紀70年代中蘇兩黨大論戰中一段別致的插曲。毛澤東說:我們要致電祝賀赫魯曉夫的70壽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還是要講團結;電報不能完全是禮節性的,應該講點實質問題;赫魯曉夫越要大反華,我們越要采取同他相反的姿態;他要堅決反擊,我要堅決友好,他要分裂,我要團結;這樣我們就可處于主動地位,爭取國際同情,進可攻,退可守。
毛澤東估計中蘇兩黨尚不至于馬上公開破裂,中國共產黨要采取拖的方針,推遲這個破裂,但同時要準備這個破裂。毛澤東交代在京的中央常委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關于給赫魯曉夫的祝壽信,要在北京準備好,傳給我看了以后再發出。為表明中國慎重其事,毛澤東還要求賀信要用毛、劉、朱、周四人聯名簽署。也就是說,這是黨、國家、人大和國務院的聯合賀信。
毛澤東離開北京后,中共中央公開發表與蘇共論戰的第八篇文章《無產階級革命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即\"八評\"蘇共中央公開信。中央認為,前段時間,寫作一至八評很緊張,很辛苦,現在可以稍稍緩一口氣了,于是決定讓寫作的總負責人鄧小平帶領秀才班子到外地去參觀休息,休整一下,以利再戰。
鄧小平、彭真率\"九評\"寫作班子的秀才們到蘭州的第二天晚上,中央辦公廳發來緊急電話通知:按毛澤東的點名,鄧小平、康生、吳冷西三人立即停止休假,于4月12日中午飛抵長沙。他們下飛機后,剛吃過午飯,毛澤東即通知開會。他開門見山地說:北京傳過來的給赫魯曉夫的賀壽電文要修改。
秀才們在北京起草的這個賀電寫得比較長,還談到中蘇兩黨的分歧和爭論。
毛澤東對鄧小平等說:不贊成這樣寫法。這個賀電應該爭取蘇聯能夠發表,因此,不能多談分歧和爭論問題,要點出這么一個意思:盡管我們有分歧,但是一旦有事,我們兩黨還會團結起來的。
第一天的會議散后,4月12日晚上、13日上午,鄧小平主持對賀電進行修改,定稿后再送毛主席審閱。
4月14日下午3時半,毛澤東收閱了兩個修改稿。在吳冷西起草的較為詳細的那一個稿子上,毛澤東動手作了認真的修改:最主要的是改了一頭一尾,開頭處他在赫魯曉夫的職務頭銜與祝賀語言之間加上\"親愛的同志\"幾個字;在結尾處他加上\"讓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在我們的團結面前顫抖吧,它們總是會失敗的\",以顯示團結的力量和意義。
稿子改定后,毛澤東要求立即電傳北京,請劉少奇、周恩來再過目,沒有意見就照這個稿子發出。因為赫魯曉夫70壽辰是4月16日,毛澤東最后在長沙定稿是4月14日,賀電必須在4月16日前發出。
同時,毛澤東還要鄧小平告訴周恩來,賀電發出一個星期內,我們不發表反修文章,以示友好。
周恩來收到電稿后,馬上同劉少奇一起認真看了一遍,立即給長沙回電話說,少奇和他都同意主席在長沙改定的稿子,電稿將于4月16日凌晨用明碼發到莫斯科。
4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賀電全文。當時,許多黨員干部感到很驚訝:中蘇論戰正酣,怎么給赫魯曉夫發這么一個溫和的賀電?許多人轉不過彎來。
其實,毛澤東當時已預見到赫魯曉夫內外交困,蘇共內部很可能會發生重大變故,這就要求中共中央做好兩手準備,以有備無患。果然,10月14日,蘇聯就發生了大事變,赫魯曉夫被蘇共中央全會罷免,下臺了。
向胡志明伸援手
1965年5月,毛澤東在長沙會見了專程來華訪問的胡志明主席。胡志明對毛澤東講:我這次來有三個目的:第一是問候你和中共中央其他同志的健康;第二是感謝你們給予我們抗美斗爭的各項援助;第三是祝賀中國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毛澤東謙虛地說:第一點、第三點我接受,第二點不接受。全世界人民都感謝你們,感謝越南,不是你們感謝我們。
在招待胡志明吃飯時的談話中,毛澤東突然說:\"我想到你們那里去,秘密去。\"胡志明吃了一驚,忙說:\"歡迎你去,但現在局勢是這樣,美機常轟炸。\"他擔心毛澤東的安全。毛澤東緊接著說:就是要去看看被敵人轟炸的地方,形勢好轉我就不去了。我就是想現在去。以前,我被國民黨、日本、美國的飛機轟炸了幾十次、幾百次,就是沒有炸到我。現在,我想到你們那里看看,即使到靠近的地方也好。可以秘密去。
根據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回憶說,毛澤東在湖南省委九所,緊握著胡志明的手說:胡主席,我們一家人嘛!你說有什么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中國人民堅決支持兄弟的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
于是,胡志明從自己穿的中山裝口袋里掏出一張條子,這是一張繪制著越南河內以北要搶修12條戰略公路的示意圖的絕密文件,請求中國黨和人民予以支援。毛澤東當場答應了越方的要求。
由于這張條子,便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八萬部隊陸續秘密出境,參加抗美援越戰斗的那頁戰史。
胡志明在長沙贈送給毛澤東一些芒果。毛澤東轉送給湖南省委的同志,每人一個。
離開長沙前,胡志明提出要把自己精美的拐杖同毛澤東那根普通的竹拐杖對換,以作為紀念。毛澤東笑著說:用我這根打狗棍跟你換,不合算,我不能讓你吃這個虧。胡志明拗不過毛澤東,只好作罷。
五大秀才讀經典
1965年5月,毛澤東在湖南省委九所三號樓的住處,召見了北京來的五個大秀才,他們是:陳伯達、艾思奇、胡繩、田家英、關鋒。這五個人,全是筆桿子,而且是當時中共黨內的大筆桿子。
毛澤東把五個大秀才找到長沙來,是為了落實1963年他提出的一項工作:在全黨布置學習《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六本馬列經典著作。為此,他考慮了很多時日,這一次找五大秀才來,是想建議為這六本馬列經典著作的中文版寫好序言。五大秀才,加上毛澤東自己,六個人,寫六篇序言,一人一篇,可謂作家陣容強大。
在讀書、討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陳伯達在毛澤東那兒見到了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的《毛主席語錄》。毛澤東指著語錄本說:這是在給我編《論語》!聽說中宣部也在編這個東西。
陳伯達聽后大吃一驚,他身為理論權威、中宣部副部長,竟然不知道中宣部在編《毛主席語錄》。他打定了一個主意,回北京以后,要趕快找人編一本最有權威性的《毛主席語錄》。但陳伯達的這個心愿到底沒能實現,因《毛主席語錄》是林彪直接抓的項目,而他的實力是不能跟林彪比的。
毛澤東在長沙找五大秀才要做的事,很快就因他自己的重上井岡山之行,沒有如期完成。但是毛澤東并沒有忘懷。1965年底,毛澤東在杭州時,又把原班人馬召到身邊,繼續討論為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撰寫序言的事。寫序用的兩箱子經典著作大字本,也專門從北京運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