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6日晚,我像往常一樣點開\"人民網\",不料,這樣一行文字赫然躍入我的眼簾:《人民日報社社長許中田同志因病逝世》。隨手又點開新加坡\"聯合早報網\",《中國人民日報社社長許中田逝世》的字眼亦刺疼了我的眼睛。他--中國報業協會主席、人民日報社社長許中田,作為新當選的黨的十六大代表,卻未能參加這次歷史性盛會,就在會議召開前夕的10月24日,因心臟病突發,倒在了辦公室里,闔然離開了人世。淚水,禁不住充滿了我的眼眶,許中田同志在商丘的一幕幕往事涌上心頭。他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聲音,似乎仍在耳畔縈繞……
那是在1996年11月上旬,時任人民日報社副社長的許中田,來到人民日報社扶貧點虞城縣考察,我作為隨團記者,跟隨左右,參與報道。
小雨霏霏,下個不停。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許中田同志不僅代表人民日報社向虞城縣扶貧辦公室、小侯鄉人民日報社希望小學、張集鎮齊新寨村委會捐款10萬元,還冒雨來到虞城縣張集鎮喬莊訪貧問苦。他彎腰走進一戶農家低矮的廚房,掀開鍋蓋,看了看鍋中的飯菜,又默然走了出來。
\"你們這里救助特困戶的標準是什么?\"
當得知一戶一般一次救助300元時,他從自己的衣袋里掏出1200元,交給當地干部,說:\"這算是我給4家特困戶的救助款吧,請轉給他們。\"
他扭過頭來,吩咐跟隨的人民日報社的同志:\"對特困戶,我們能救幾戶是幾戶。\"
中午,河南省委、省政府接待人民日報社考察團時,許中田與同志們共進盒飯,并再三強調,今天和以后,人民日報社的同志們,在對口扶貧的虞城縣吃紅富士蘋果、喝魚頭酒等都要自己掏錢。
就在那一年的10月18日,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10多個國際組織、40多個國內單位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在虞城縣店集鄉開會吃的午餐是每人一盒快餐、一瓶礦泉水和一瓶冰紅茶,每份10元,很受歡迎。有位外賓說:\"虞城縣的做法,一定會成為全中國的樣板。\"我參加此會并就此采寫了一篇特寫《國際扶貧會上的工作午餐》,在10月28日《人民日報》四版頭題發表。一周后,時任人民日報社新聞評論部主任的李德民又針對此特寫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從文明角度看吃喝》的評論。眼下,許中田來到這一新聞的發生地時,觸景生情。他邊進盒飯,邊特意提到此事,并反復強調堅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反對大吃大喝。
兩天后,虞城縣召開扶貧工作懇談會,許中田在會上再次強調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他說,在虞城縣張集鎮喬莊,我們看了特困的幾家。解放這么多年了,我們的一些基層群眾生活條件、生產條件還這么差,意味著我們沒有盡到共產黨員的責任。設黃金宴,一個晚上卡拉OK花上幾千塊錢,對照那些尚未脫貧的群眾,簡直是犯罪。
他聲音哽咽著繼續說道:\"這說明扶貧工作是多么重要。我們要勒緊腰帶,能救幾戶是幾戶!\"
末了,許中田動情地說,感謝商丘地區、虞城縣給我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廣大青年都應該受到這樣的再教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真理;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看也不錯。誰忘記了老百姓,誰就要受到懲罰。所以說,黨中央強調扶貧,強調厲行節約,意義非常重大。
幾個月來,每當我追憶此事時,往往不能自已,又不能不浮想聯翩。毛澤東同志曾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在奪取政權后\"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許中田同志在商丘的言談舉止,不正符合黨中央一向倡導的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嗎?不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愿嗎?也正因為如此,他的笑容,又怎能不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的聲音,又怎能不時時縈繞在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