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兒童節,烏克蘭兒童就會發現自己擁有了一些新玩具。玩具本身并不起眼:一只鞋盒大小的大嘴鵜鶘鳥與一套由小鏟子和提桶組成的玩沙子的工具。可說起玩具的前身也許會嚇你一跳:它們都是用防步兵雷的外殼做成的。
據美聯社報道,這項“地雷—玩具轉換計劃”源自北約的一個援助項目。為幫助烏克蘭銷毀一些武器,協助該國的國防企業向生產民用品轉換,北約出資80萬美元用于減少烏克蘭的地雷庫存。目前,烏克蘭共有約640萬顆地雷,是世界上第四大地雷擁有國。負責這項計劃的是位于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化學工廠。這是一家前蘇聯時期的絕密單位,當時,這里的工人負責往炮彈殼和導彈中填裝炸藥。
莉娜·卡扎科娃已經在該廠工作了14年,在參加工作的當年,她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我過去常常問自己,我怎么對孩子講自己的工作?”卡扎科娃說,“那時,我常常對她們撒謊,但是現在我可以理直氣壯地把這件正義的事情告訴她們——我們正在挽救人們的生命——這讓我感到欣慰。”該廠共有9名婦女接受了打開地雷外殼及去掉炸藥的訓練,卡扎科娃有幸成為了其中一員。
每顆地雷的處理過程大概需要10分鐘:先是把地雷從倉庫運到操作間,接著,一名年輕婦女仔細清點箱子,檢查在運送中還沒有拆去爆炸裝置的地雷并去掉雷管。隨后地雷被傳到一個組裝臺,幾名身穿試驗室外套、頭戴圍巾的婦女撬開地雷并卸掉機械零件。這些仍然具有爆炸威力的地雷外殼隨后被送進一臺氣動壓力機,不一會兒,地雷中的爆炸物就被沖出來。最后,兩名婦女取走地雷空殼和爆炸材料,進行沖洗和再利用。
“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干這一行。”已在這家化學工廠工作了23年的爆炸物拆卸手納塔莉亞·沃羅麗娜說,“這份新工作是我能夠找到的最滿意的工作。”
目前,大約有40萬顆地雷存放在頓涅茨克化學工廠,預期要在2003年9月之前全部拆除。前蘇聯時期處理爆炸物的經驗及其制造玩具的歷史使頓涅茨克化學工廠成為實施北約計劃的理想場所。當時,該廠除了制造武器以外,還生產玩具,但是,在前蘇聯解體后,這家化學工廠就沒有了政府的補貼,也找不到可以和中國競爭的廉價塑料原料了。北約的這項地雷銷毀計劃使該廠有幸獲得了由高級塑料制成的地雷外殼,其玩具生產也因此而再次煥發了生機。
該廠的經營計劃是,不僅要銷售這些玩具,還要向當地資金有困難的孤兒院和幼兒園捐贈許多玩具制品。“我們得考慮一些社會問題,以及我們能夠為之做些什么……孩子們需要幫助。”化工廠廠長尼古拉·波塔普丘赫說。
該廠還對從地雷及其他武器中拆掉的炸藥進行再利用。廠里的工程師在設計中進行技術革新,用TNT炸藥制造出一種新型拐杖,使烏克蘭的沼氣開采工作變得更加安全和簡單。
工廠的員工也認為這是使化工廠在市場中重新定位從而贏得市場的一個大好機會。
“誰知道今后會發生什么情況?也許不久我們就會幫助美國人銷毀地雷了。”總工程師格里戈里·沃羅德琴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