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狼毫在半厘米到幾厘米寬窄的玻璃板上或紙上畫的。用肉眼觀賞,山川林木色彩斑斕,用放大鏡細看,高山流水,樓臺重疊,亭閣參差,妙趣橫生。
弭畫
它以象牙等物品為畫布,雛鳥的絨毛作畫筆,用有特殊性能的顏料創作而成,畫面僅寬幾個毫米,重以毫克衡量,因其首創者女畫家周晴藝名阿弭,并經原國務委員方毅為其題詞:“弭畫展覽”,而將這種畫定名為“弭畫”。
弭畫展不像常見的那樣懸掛在墻上,而是裝置在有精致的石英罩面、鋪有絲絨底的景泰藍盆子里,或是嵌在裝有放大鏡的透明罩內,人們必須借助顯微鏡、放大鏡才能觀賞。
堆畫
通草堆畫是湖南藏江的美術精品。通草,為木本植物,通草髓片質輕如棉,光潔透明,有宣紙的受色力。根據通草片天然形態,進行藝術構思,剪羽制膜,用沖子堆貼幫襯,造型著色,精雕細鏤,鑲框裝潢,便成了精美的工藝美術品。
指畫
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以指頭、手掌、手背為主要畫具直接蘸墨蘸色進行繪畫的。《述畫詩》寫道:“吾畫以我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指頭畫線,起指是圓的,收指是圓的,具有金石篆刻味道。畫長線要由一截一截的短線相接而成,有凝重古厚的藝術意味。
界畫
在古代宮廷和宗教壁畫中,常有表現樓臺殿閣的界畫,以顯示封建統治者的威嚴和權勢。所畫樓臺殿閣富麗堂皇,筆法繁復,需用界尺輔之(故稱界面),以使畫建筑橫平豎直,端正莊嚴。高手經多年實踐,熟中生巧,做丈二匹的巨幅畫,即使有再復雜的樓閣等,可不用界尺,不用起稿,信手寫來,無不合乎透視比例法度。
煙畫
一天,一位古裝的古怪客人聲稱:“徐悲鴻的畫,畫在紙上。我的畫,畫在墻上。徐先生作畫用筆,我作畫卻用煙。”武術家向愷然旋即把其請到家。按照客人要求,準備了一支銅質水煙袋,3斤煙絲,在墻上釘了一塊黑布,那人點燃煙絲,狂吸后張口向黑布吐去。只見一縷雪白的煙云,在黑布上盤旋繚繞,漸次勾畫清晰的圖像:時而如群燕起舞,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像群山壁立。狂放的有如海潮怒卷,細膩的好似百花盛開,向愷然驚嘆道:“此種絕技,可以傳人嗎?”客道:“此乃氣功之派生小技,氣功不到家的,是不能以此作畫的。”
吹畫
吹畫是用嘴直接吹氣,運用氣流的不同流量、流速和角度,推動墨汁在紙上流動,同時結合手指按捺的一種繪畫方法。這種繪畫形式,構圖生動、題材式樣,變化無窮,洋溢著濃郁鄉土氣息。西哈努克親王在上海看了吹畫家的表演后曾說過:“我走遍全世界從未見過這樣神奇的藝術,這是天才,真正的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