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長詩《神曲》歷來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詩中好多情節皆取自當時的現實題材。例如在著名的《地獄》一章中,比薩貴族康特·烏格利諾一家三代因叛國罪被送進牢中的情節,就是當時歷史事實的反映。然而,但丁在長詩中還敘述道,康特·烏格利諾在1288年與家人一起被關進地牢后,為活命竟活活吃掉了自己的4個子孫!這位比薩城貴族真是一個“食人貴族”嗎?
教堂地底出土5具神秘尸骨
2002年初,科學家在比薩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地底下發現了5具數百年前的神秘尸骨,經過檢驗,這幾具尸體竟然還是一家子。意大利科學家通過查閱700多年前的比薩歷史資料,認為這5具尸體很可能就是但丁長詩《地獄》中所描寫的比薩貴族康特·烏格利諾一家!康特·烏格利諾屬于當時比薩城著名的格羅戴斯卡家族,因為叛國罪,父子5人皆被關入監牢,后全部死在獄中。而那5具尸骨所在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正是當年格羅戴斯卡家族的一個禮拜堂所在地。
通過對這5具尸骨進行DNA測試,科學家得出結論:他們正是但丁詩歌《地獄》中的幾位主人公!意大利比薩大學的人類學家弗朗西斯科·馬萊格尼是這項實驗的主要負責人,他對記者道:“我們有98%的把握能證明這是烏格利諾一家的尸骨,DNA測試告訴我們,這是一群有血緣聯系的祖孫三代,一個是祖父,兩個是兒子,兩個是孫子。他們的相似基因造就了他們相似的特征:差不多都有1.8米高。同時,我們還采取了在世的格羅戴斯卡家族后代的基因樣本,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的確有血緣聯系。”
馬萊格尼是詩人但丁的崇拜者,熟知詩中的故事,望著掘出的5具尸骨,馬萊格尼禁不住想:烏格利諾真的吃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嗎?
祖父太老,根本沒力氣吃掉兒孫
馬萊格尼決定再次用DNA技術來解決心中的疑問。馬萊格尼曾經通過頭蓋骨成功復原出文藝復興前意大利最偉大的畫家焦托的相貌原型。由于在尸骨研究方面有著高深造詣,因此在意大利馬萊格尼素有“尸骨教授”之稱。
通過對這5具尸骨生時年齡的研究,馬萊格尼得出結論:“我們通過DNA研究,得知烏格利諾死時已有75~80歲的高齡,并且身體狀況已經極度虛弱,牙齒也全掉光了。我們確信在他生命的最后階段,即使他想吃東西,也根本無力嚼咽任何食物,更不可能做一個‘食人族’,把身強力壯的兒孫全吃掉。但丁故事中最大的一個漏洞就是,沒有提到兒孫的年齡,事實上骨骼DNA顯示,烏格利諾的兩個兒子死時有40多歲,兩個孫子也有20來歲了。一個80歲的老人能斗得過他們嗎?”馬萊格尼對記者道。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5具尸骨皆處于嚴重的營養不良狀態。他們死前的一段時間,惟一的食物是質量低劣的面包,而且吃得非常少。研究還顯示出,在他們吃的面包中夾有很多小石子,因而損壞了這幾位曾經養尊處優的貴族的多顆牙齒。
馬萊格尼道:“事實上,烏格利諾的兒孫根本不是被吃掉的,他們全是被餓死的。然而,在對尸骨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烏格利諾的頭蓋骨上有道裂縫,對此我們暫時無法解釋,也許他死于謀殺?”
據報道,在研究過程中,馬萊格尼是一邊看著《神曲》,一邊做著科學檢驗的。馬萊格尼道:“但丁寫了一個戲劇性的虛構故事,他所要做的,是盡量使《地獄》的場景陰森可怖。比如,根據歷史文件,烏格利諾的孫子都已成人,其中一個還做了父親,可在但丁的詩中,他們竟都是‘柔弱的孩子’。很顯然,科學家和詩人看世界的眼光極不一樣,將這兩樣互作對比真是一項迷人的工作。”
“為食人貴族烏格利諾正名可說是來自一個突然的靈感。但丁的詩中,一開始,烏格利諾在貪婪地嚼著什么東西;接著詩歌倒敘回去,寫他的子孫懇求他,‘如果能救你,就吃掉我們吧!’最后,詩中含蓄地寫道:饑餓做了它應該做的事。幾百年來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但丁的隱喻——烏格利諾吃的是他子孫的肉。”
馬萊格尼稱,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烏格利諾的后代非常配合與支持,尤其在科學家需要他們自身的DNA做古今比較的時候。“他們對研究結果感到非常欣慰——對他們來說,我們的科學結論是最有力的證據。他們決定將祖先的尸體重新體面地安葬。”
下一步計劃:研究著名作曲家是否被毒殺
當記者問“尸骨教授”下一步的研究計劃是什么時,馬萊格尼笑了,對記者道:“尸骨教授真是一個不幸的綽號,但說老實話,我的工作的確是跟古代的尸骨打交道。下一步,19世紀的意大利作曲家溫森佐·貝利尼將列入我們的計劃。他在33歲時神秘地死去,當時他跟一名女人在一起。在他死前,這個女人將他所有的朋友都趕出房去,稱貝利尼太虛弱,無法接見任何拜訪者。也許是這個女人毒死了他。誰知道呢?我們決定通過對遺骨做檢驗來解決這個百年疑案。19世紀的人們無法發現的秘密,21世紀的我們也許能夠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