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栽培麻竹長富不衰》一文后,讀者反響極大,紛紛來電來信咨詢有關麻竹的問題,現統一答復如下:
一、品種特點
1.植株高大。麻竹的根系大多分布在距母株1米范圍內。第三年的成竹,稈高20多米,直徑20多厘米,是我國當前最高大的巨型竹之一。
2.產筍量高。每667平方米(1畝)當年產筍600多公斤,第二年產2000多公斤,第三年產5000多公斤,這在筍用竹中極為罕見。
3.筍質極佳。筍味鮮美,肉質嫩脆。營養價值測定:每百克鮮筍含蛋白質3.28克,脂肪0.49克,總糖2.5克,是一種純天然綠色食品。
4.適應性強。適宜南方種植。氣溫-7~42℃時正常生長,pH值5~8的荒山坡地、水庫溝邊、田頭地角、房前屋后生長良好。
二、栽培技術
1.選好園地。以產筍為主,應選擇交通便利、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緩坡;以產竹為主,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任何場地種植。
2.筍苗定植 冬末春初,按株行距2米×3米,挖深、寬各30厘米的定植穴,穴底施腐熟農家肥5公斤,上蓋一層表土,再將筍苗放入穴中,露出筍頭1厘米,然后回填泥土壓實。每667平方米栽110株。
3.管理要點。栽后半月內隔日澆水1次,成活率高。栽后3~6個月,可出筍2~4個,此時的竹筍不要采割,應留做母本。每年春秋季,在距竹蔸15厘米處打穴,株施復合肥40克和磷肥80克。目前尚未發現病蟲害。
4.適時收獲。5~10月出筍,單筍重4~5公斤,最重達20公斤。采割以竹筍露出2個青筒時最佳。
三、加工方法
1.加工筍干。將鮮筍煮熟,裝入缸內密封,上用沙包或石塊蓋住。經3~4周,取出撕開,把發霉處用清水洗凈,放置室外曬干即可。
2.加工筍絲。將鮮筍切成寬、厚約0.3厘米的絲,置烈日下曬軟后揉搓。待完全曬干,收回后用袋封裝好。
3.加工酸筍。將鮮筍整只或切成片、丁,放入缸內加冷水浸過筍面密封。經1周后便可腌成。
4.加工清水筍。將鮮筍煮熟,定量裝入軟或硬包裝,抽去空氣,最好能抽氣充氮,冷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