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石作為室內外墻面的造型裝飾和門面、柱面、臺面的藝術裝貼,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常用的文化石一般為天然石材加工而成,工藝復雜、比重大、成本高、在運輸和施工中有諸多不便。手工仿制品則克服了這些不足。它是采用廉價的化工材料,將稻殼或木粉及粉碎的秸稈做填料,自然固化,脫模而成,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比重輕、不用水泥也可輕松粘貼等特點。手工生產,勞動強度小,無須電源,無三廢排放。每人每天可生產50~100平方米,成本僅為石材的1/10。模具每套5元,可反復使用1000次以上,色彩品種可隨意設計。其生產過程如下:
1.生產材料。如果生產普通文化石,原料可選用無機礦石粉加填料;若生產高檔水晶型或漢白玉型文化石,則需選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加填料;制作色彩斑斕的大理石,花崗巖天然紋理則應采用無機耐洗耐曬顏料進行表面處理。
2.制作模具。先根椐需要設計制作出不同款式類型的模具,方法是拿普通文化石翻制或是自己設計母體翻制。在存放成品模具時應平整疊放,避免重壓或掛放、立放,模具表面應經常保持干凈,用時先涂一層脫膜劑。
3.固化。高檔文化石成品固化時間一般2~3小時,普通文化石成品固化時間稍長一些,但產品性能沒有很大區別,其產品硬度、抗沖擊性、耐腐蝕性、耐老化程度均可與天然文化石相媲美。成型固化好的產品除個別須簡單修整外,一般無須二次加工處理便可進行成品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