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養魚新法
一、音樂養魚法 日本許多養魚場讓魚聽音樂,以促進魚的生長。在魚卵人工孵化以后,每次喂幼魚餌料時,都播放一種音樂,使幼魚形成聽到音樂,就到進食點進食的習慣。將幼苗放在大面積魚池進行飼養后,每次投食,繼續播放這種音樂。
二、變換水溫法 莫斯科農業大學試驗養殖場變換水溫養魚,可在不改變飼料的前提下,大大加快魚苗的生長速度。具體方法是在育苗池中安裝一個調控加熱器,通過加熱,使池水溫度高于普通水溫1~5℃,從而使魚苗的生長速度加快,魚苗出水后對氣溫的適應性增強,這樣死亡率可降低2%~3%。
三、激素養魚法 加拿大采用的激素養魚新法是,將從小雞和小牛身上提取的生長激素荷爾蒙加入到鮭魚苗的飼料中,以使魚的生長速度加快,日增重指數可達到2.38%。
四、選擇養魚法 美國一水產公司采用選擇性繁殖技術,用8年時間選擇繁殖培育出一種無刺的肉用魚。這種無刺的肉用魚只有一根脊椎,魚刺已全部退化。
五、脂肪飼養法 英國西部漁業實驗站采用脂肪飼養法養魚,即用半精制飼料添加4%~8%的脂肪(動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均可)喂養魚苗,使死亡率大大降低。
變廢為寶
日本北里大學采用細菌分解法將生活垃圾制氫氣和肥料獲得成功。其方法是將集中的生活垃圾(包括剩菜、肉骨、食品廢渣、果殼果皮、變質糧食、農產品的副產物等)先粉碎后,集中到分解池或罐里,再注入一種培育的\"AM21B梭菌\"。這是一種厭氣性細菌,在37℃左右的溫度下,經過一段時間即可把垃圾完全分解,在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氫氣,每噸生活垃圾可產生49升氫氣(作為燃料電池的原料)。分解后的生活垃圾呈糊狀、無臭味,可作為農田天然肥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