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澳大利亞,讓人感受最深的是那里人們的守法意識。解決分歧、表明態度或交流看法,他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引用相關的法律或規定,“By 1aw……” (“依據法律……”)幾乎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在澳大利亞人看來,守法既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他們監督不法行為的一種權利。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眾多行為習慣一樣,守法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人的一種習慣。
在澳大利亞,什么都講規矩,不管是誰,只要發現不符合規定的地方,都有義務也都會主動投訴。在公共場所,人人都是“警察”,每個人的行為都在他人的監督之下。
在公共場所受人監督自不待言,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難道也會受到監督?這一點在澳大利亞確實不假。“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中國古訓在這里顯然得不到支持。即使是自家花園,草長得太盛而不修剪,也會因為影響市容而被他人提醒甚至投訴。對此,蘇先生有親身體驗。他曾因為工作太忙來不及修剪院子里的草,結果收到了一封市民來信,提醒他“你家院子里草長得像是無人管理的荒地,如果沒有時間修剪,可以撥打電話,他們會幫你解決”。末了,那人還為蘇先生留下一大串剪草人的電話。這種考慮周全而又直來直去的提醒,在澳大利亞人看來就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澳大利亞,衣服晾在外面會因為有礙觀瞻而被人投訴;在自己家里舉行生日聚會,如果聲音太吵事先又不征得左鄰右舍同意會有人投訴;賣酒給不滿18歲的人同樣會遭到投訴,為防制判斷錯誤,老板一般會要求購酒者:“依照法律規定,請出示你的年齡證明。”對此,購酒者有義務執行。
為了保護資源,澳大利亞法律規定,釣魚時,只有釣到那些達到規定長度的大魚才允許帶回家,不夠長度的小魚釣到后必須放歸大海,否則就會被處以重罰。為了保證螃蟹的繁殖量,有的洲還規定,在釣螃蟹時只能釣公螃蟹,釣到母螃蟹時同樣要放歸大海,否則會被重罰。在法律面前,澳大利亞人是寧愿循規蹈矩也不愿抱著僥幸心理冒被罰的風險。
當然,依照法律處理事務也有死板不靈活的時候,比如,法律規定,居民區內的停車位分為居住者停車位和來訪者停車位,車輛必須各停其位。如果居住者停車位緊張,即使你是該區的常住居民,也不能將車輛停在來訪者的空車位里,否則就是違反規定。雖然這種規定看起來很不近人情,但澳大利亞人卻同樣能遵守得很好,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規定存在,就應該遵守。
(秦會敏薦自《檢察日報》原標題為《感受澳洲人的守法意識》本刊有刪節 題圖: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