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生長在英國的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加入中國國籍。1960年,她又與丈夫匿名向新中國捐贈了1.2萬英鎊私人財產支援國家建設。這件事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重視,要求有關部門尋找她,直到30年后,她才被找到。
這位英裔中國老人,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默默地為自己的信仰無私奉獻著。1985年,這位執著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入黨積極分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她始終以一個合格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赤誠之心回報這個光榮而神圣的組織。
在倫敦認識了中國共產黨
老人的中國名字叫劉道蕊,英國人,出生在倫敦,家里兄妹八個,日子過得很艱難。劉道蕊從小就對不平等社會充滿憎惡,渴望新生活。1940年,22歲的劉道蕊進入中國銀行駐倫敦分行,成了一名職員。那時,銀行的國民黨官員欺詐員工,對工作人員頤指氣使,更談不上政治上的平等。也正是在這里,劉道蕊與同在倫敦分行工作的中國職員劉本昆相識并相愛。
新中國成立以后,銀行回到人民手中,劉道蕊感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作氣氛和職員的待遇與過去大不相同,與當時國際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共產黨的歪曲宣傳形成強烈反差。劉道蕊感受最深的是:員工無論遇到什么事,只要找到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就會得到解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劉道蕊第一次聽說了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并對中國、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在這一年,劉道蕊和劉本昆喜結良緣。他們之所以選擇在這一年結婚,是因為劉道蕊覺得這一年有著特殊的意義她熱愛中國,更熱愛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國民黨黑暗統治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后,她才真正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1957年,劉道蕊不顧家人的反對,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在倫敦毅然地加入了中國國籍。
捐款1.2萬英鎊,周恩來總理要求尋找其人
1960年3月,劉道蕊跟隨丈夫劉本昆帶著8歲的兒子克服種種困難,回到中國并定居北京。踏上這塊令她魂繞夢牽的土地,她絲毫沒有陌生感,反而覺得是那樣的親切,仿佛漂流在外的游子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
中國銀行的領導根據他們一家三口的實際情況,親自安排了劉道蕊夫婦倆的工作和生活,并把他們的兒子送進了附近最好的學校讀書。這里的人都是那樣熱心,很多人都來幫助她,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親切和善的笑容。劉道蕊看到了不同于英國的現狀,那時的中國盡管還比較窮,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是友善的,這個國家和人民給了她太多的愛和幫助。在這里,她找到了人生的歸宿。
親身感受著新中國昂揚向上的蓬勃朝氣,劉道蕊和丈夫劉本昆在勤奮工作的同時,由衷地希望能為國家多做些貢獻?;貒斈?,夫婦倆就把在國外省吃儉用積攢下的1.2萬英鎊通過朋友轉寄給了周恩來總理。在匯款單上除了收款人以外,只寫著這樣一句話:“捐獻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周總理收到這筆捐款,非常感動,一直要求有關部門查找寄款人。但是因為匯款單上沒有留下姓名,給查找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直到30年后,有關部門才找到劉道蕊夫婦,并且將這筆錢款如數歸還。劉道蕊和丈夫又用這筆錢在中國銀行內部設立了專項基金,獎勵銀行有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直到今天,這項基金還在發揮著作用。
20年追求不止,夢想終成現實
來到中國后,劉道蕊被安排在中國銀行國際部做英文翻譯。當時的銀行行長秦德新是一位中共黨員,他對工作的兢兢業業,對同志的悉心關懷,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劉道蕊。劉道蕊從自己的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中,找到了學習的榜樣,也找到了為之奮斗終生的目標?!爸挥屑尤肓酥袊伯a黨,我才有更多的機會為人民服務?!眲⒌廊餂Q心要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中的一員,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終生的信條,于是劉道蕊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劉道蕊的丈夫劉本昆,退休前曾擔任中國銀行國際業務部的副經理。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讀懂了妻子的心,千方百計幫助妻子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學習黨的知識。工作之余,他找來《毛澤東選集》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妻子一起學習。他于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歷史原因,劉道蕊的入黨愿望卻沒能實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這時的劉道蕊已年過花甲,她心中的那個愿望卻依然強烈。她又一次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1985年,經中國銀行黨組織正式批準,劉道蕊同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年的夢想終于變成現實,她面對黨旗,舉起右手,向黨許下了自己的誓言:“……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入黨后,劉道蕊一直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而感到自豪。她雖然年歲已高,有病在身,行動不便,但仍然長期堅持參加黨組織活動,風雨無阻,一次不落。她對組織上從來不提額外要求,銀行黨組織非常關心劉道蕊的晚年生活,可每次問她有什么需要組織幫助解決的,她總說:“沒有?!?/p>
1998年,劉本昆因病去世,兒子又在香港工作,已過80高齡的劉道蕊獨自一人生活。為了能給社會再做些工作,她還帶了一批學英語的學生,給他們上口語課。
我是黨員,請叫我“同志”
2002年11月8日晚上,劉道蕊患重病住進了北京第二炮兵總醫院,由于治療及時,使她轉危為安。在醫院里,醫護人員就像伺候自己的親人一樣,精心護理著這位高鼻梁、深眼窩的老太太,他們對這位“洋老太太”特別尊重,每次輸液、換藥時,護士都親切稱呼她“奶奶”,但劉道蕊聽到這個稱呼,似乎總有點不高興。護士們感到納悶:難道老太太有什么忌諱嗎?終于有一天,劉道蕊對正準備給她換藥的護士道出了原由:“你能稱我‘同志’嗎?我是共產黨員,我喜歡你們這樣叫我?!倍谒≡浩陂g,正趕上黨的十六大召開。治療之余,她都要請護士拿來當天的報紙,把有關十六的新聞一段段讀給她聽,當她聽到黨的十六大已經把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進了新黨章的時候,不住地點頭,嘴里連說:“好,好!”
(摘自北京《支部生活》本刊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