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6月4日,納斯達克收盤,搜狐的收盤價為29.85美元,漲幅5.22%,公司的市值首次突破10億美元,達到10.49億美元;網易收盤價為33.74美元,市值也達到10.46億美元。雖然此刻,中國正是6月5日凌晨。但如此好的消息,肯定會讓張朝陽和丁磊從睡夢中笑醒。互聯網公司盈利了,股票漲上去了,但是很多公司卻忽視了市場宣傳的重要性。
從 互聯網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開始,大規模的廣告和宣傳投入,就一直是網絡公司的重要行銷和發展手段。
中國互聯網全面興起應該從 1998 年算起,到 2001 年達到頂峰(比美國晚一年),然后同美國一樣急轉直下,遭遇寒冬。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先后倒閉,很多企業的創始人也被迫離開。經歷過兩年之久的“蕭條”,互聯網又迎來了春天。很多網站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就恢復元氣,三大門戶從 1 美元左右的股價,直升到 30 美元左右。互聯網公司各種各樣的市場活動紛紛復蘇,記者們又開始忙著到互聯網公司“跑會”
經過了一輪跌宕起伏之后,互聯網人的心態平和了很多,雖然有很多公司的中高層,都因為股票的火箭躥升,而迅速補平財務漏洞,一些人從生存問題中解放出來,但是互聯網已經遠遠沒有當年那么浮躁了。控制成本,控制擴張速度,各個企業時刻記在心頭。
那么,市場宣傳和企業品牌營銷是否就一無是處了呢?
反身回來看看,當年“泡沫”的貢獻還是不可抹殺。不僅中國有“上我一次終身難忘”的離奇廣告詞,美國的許多公司也炮制出了各種怪異的廣告。而今天的眾多互聯網用戶,很多是受當年互聯網大規模宣傳效應的影響,才接觸互聯網的。
1997 年比爾·蓋茨來華的時候說, 5 年后將有很多中國人,在名片上印上 Email 地址。其實 3 年不到,幾乎所有的商業人士都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了 Email 地址。從市場雪崩效應來講,如果沒有當年那么多互聯網公司共同宣傳而累積下來的效果,就不可能讓用戶數量快速推進到雪崩點。
現如今,互聯網公司盈利了,股票漲上去了,但是很多公司卻忽視了市場宣傳的重要性。目前,堅持不懈推動市場宣傳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所剩不多,搜狐公司算是其中之一。新浪和網易在業務領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在市場定位重新劃分方面,卻不見動靜。當年,新浪在確立自己是新聞網站帶頭人的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現在看不到持續的宣傳了。而搜狐一直以“足及生活每一天”作為一個不甚明確的宣傳口號,現在已經全面轉向了多層次的宣傳,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時尚人群的門戶網站形象。網易悶聲賺大錢,甚至連游戲產品都很少做廣告。
從實際效果來看,從去年年底,搜狐 CEO 張朝陽喊出“超越新浪”的口號,和后來不斷重復“搜狐已經超越新浪”等營銷手段,產生的巨大影響力,甚至超過投資幾百萬的登山活動。在市場一家獨大的時候,人們從內心深處,希望寡頭遇到對手,這么多年的反微軟浪潮,經久不息其實早就說明了問題。張朝陽在合適的時候,喊出了這個口號,并及時在內部調整,讓讀者和廣告客戶都看到搜狐新聞在進步,在成長,并時時用搜狐的新聞和新浪的新聞作對比。很快,搜狐就成為互聯網傳播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廣告額的迅速攀升,和這次成功的營銷策劃,是分不開的。
其實好的營銷,并不總是意味著大的市場投入。營銷的真諦是,在合適的時候,說出合適的話,讓合適的人聽到,重復,重復,再重復,直到這個人群記住,并當作一個事實加以承認。
作者簡介:
李學凌曾任《每周電腦報》 (eWeek) 執行總編輯;《中國青年報》編輯、記者;《程序員》雜志總編輯。“嚴謹的態度,愉悅地寫作”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