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學家劉鳳誥(1761~1830),字丞牧,號金門,江西萍鄉人。乾隆朝探花及第。官至吏部侍郎。續成《五代史補注》,另有《存悔齋集》、《楹聯四話》等。劉鳳誥才思縱橫,涉筆成趣。有人以佳紙求撰壽聯,正好鳳誥在書桌上寫字,因問:\"生于何時?\"答以\"十一月十一日\",即寫此六字于紙。其人甚怒而不敢言。鳳誥復問:\"高壽多少?\",答曰:\"八十。\"遂又寫\"八千春八千秋。\"其人乃大喜,稱謝而去。
上聯切生長。聯句\"十一月十一日\"以出生時間構成精細修辭手法。聯句以精確數字表時間,給人以真實感。
下聯賀長壽。聯句出自《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樹木名。傳說這種樹生年很長,后因以\"椿\"喻指父或父輩。下聯即暗用此典故含祝賀壽星長壽之意。典故指詩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求歷出處的詞語,此引用成句。上聯平實,經下聯叫起使此聯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十一\"、\"八千\"又為重言修辭格。重言是一聯中多次使用某個或某些詞語,以取得某種藝術效果的修辭手法。此以重言強化了聯旨。聯中運用修辭之奇巧,不愧為才人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