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德國鋼都杜伊斯堡工作期間,與鋼鐵工人伯恩斯一家是鄰居。伯恩斯夫妻有個13歲的男孩叫英戈,淘氣得出圈兒。鄰居希菲勒走私槍支成了暴發戶,英戈對此十分憤恨。讓英戈更加氣憤及倍加妒嫉的是希菲勒用走私槍支所發的橫財給其兒子買了架鋼琴,并成天在他面前吹噓。一天傍晚,有人在希菲勒家的狗尾巴上拴了掛鞭炮,狗被鞭炮嚇驚了,奔回家把室內鋼琴及走私手槍炸了個稀巴爛,希菲勒的手也被瘋狗咬傷。希菲勒氣急敗壞,一棍子把狗打死了。
老練的伯恩斯一眼便看穿小英戈的鬼點子:“準是你這家伙干的!”“噓!小點聲!”英戈狡黠地笑了:“千萬保密!我最恨走私的不法分予!我還寫信向警察局揭發他呢!”
伯恩斯為了爭氣,用多年積蓄也給兒子買了架鋼琴,并讓兒子去業余藝術學校學習。每天晚上還逼著英戈練琴,不喜歡音樂的英戈煩透了。有一天英戈心情極其糟糕,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頭錯奏成了衷樂,父親急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打過去:“我還沒死呢,誰讓你奏哀樂?笨蛋!”這下極大地刺傷了英戈的自尊心,積壓在心中的憤怒如同火山爆發,他把曲譜撕得粉碎,叉著腰瞪著眼向父親第一次示威。父親所料不及,惱羞成怒,又一巴掌掄過去——沒打中兒子,卻打中前來掩護的妻子。我們聞聲前去勸架。小英戈撲在我們懷里哭:“我不是笨蛋!叔叔阿姨,我從心眼兒里就不喜歡音樂,我不是丑小鴨,我長大要當發明家!”我們給孩子擦干眼淚:“今后你喜歡什么就學什么吧!但你不該對爸爸那么兇,他是一片好心,是恨鐵不成鋼啊!你爸爸是鋼廠老工人,知道鋼是怎樣煉成的。”事后我們苦口婆心地勸伯恩斯:“英戈這孩子聰明,而且有正義感。您跟中國的父母一樣望子成龍,但不宜苛求。他不是當音樂家的材料,您就是請8個音樂教授也是白費。素質教育比逼孩子成名成家更重要,要順其自然,啟發孩子的天性。”
伯恩斯這一巴掌惹了大禍——兒子逃跑了,一星期無影無蹤,母親急得直捶伯恩斯的后背。伯恩斯到處張貼尋人啟事,又向電臺、電視臺求助,但仍杳無音訊。
10天后的半夜,一個蓬頭垢面的小叫花子手里拿著一本破書走進屋來。啊!是小英戈!他在外流浪多日,沒錢吃飯就到垃圾箱撿殘羹剩飯,偶然撿到一本臟兮兮的破書《電腦入門》,他如獲至寶翻看起來,雖然大部分還不懂,卻很感興趣。但書畢竟不能解餓,在饑寒交迫中只好硬著頭皮回家。小英戈建議爸爸賣掉鋼琴買臺便宜的電腦,他也從音樂學校改上電腦學習班,并由此進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他被比爾·蓋茨創建微軟公司的故事所激動,立志要用電腦為人類解除各種煩惱與痛苦。英戈16歲上中學時,已經熟悉掌握電腦各種用途的原理了。父母領他看了一部介紹殘疾人生活的影片:盲人靠扶馬桿走路,無臂女孩用腳寫字、打雞蛋。他深受感動,一種助人為樂的美好愿望使他產生發明創造的沖動。他想設計一種操作儀器,讓包括嚴重殘疾的人都能操作電腦。經過幾個月廢寢忘食的苦思冥想,他終于在17歲時發明了一臺交際與操作系統,英戈給它起了一個很浪漫的名字“Kiss”(吻)。父母高興得傾囊相助。伯思斯慚愧地對妻子說:“多虧我那第二巴掌錯打在你臉上,否則讓我毀掉了一個電腦天才!”
“吻”的原理和構造是把金屬條裝成一個鉗形結構,使用者只需把它緊貼在臉上,一吹氣使面部肌肉活動,安裝在左右側的光條就會穿透,這樣就可以給連接的電腦下指令。“吻”不僅可以讓殘疾人實現電腦寫作和游戲的美夢,還可以讓他們通過操作系統開關門窗、收錄機、電視機和電燈。這項由中學生發明的多功能電腦儀器讓德國“青少年發明競賽”的評委們欽佩不已。參加這一競賽活動的除了英戈·伯恩斯外,還有四千多名男女青少年,他們也都展示了各自的發明。
在頒獎會上,我們和伯恩斯夫婦都觀看了英戈戴上“吻”做的現場表演。德國殘疾人協會主席戈菲爾為英戈獻上一束鮮花,他代表全德殘疾人感謝他的發明創造和博愛之心。
我們回國后,接到莢戈父母的來信:“敬愛的中國朋友寶海、鳳菊:你們走后我兒子很想念你們,感謝你們在他成長的煩惱中給予熱切的幫助。報告你們一個喜訊:那次頒獎后,德國總理(當時的)科爾為表彰英戈獨具匠心的發明,親自頒給他3000馬克特別獎,并與他合影留念。接獎后我們夫妻狠狠親吻了我們的好兒子,多么美好的‘吻’啊!我們夫妻還榮獲德國‘家庭素質教育模范獎’。英戈今年暑期考入明斯特大學微軟專業,素質教育使我們的丑小鴨變成發明家、大學生。讓鋼琴和耳光去見鬼吧!另外告訴你們,由于英戈的揭發,前天警方已把走私槍支的希菲勒逮捕法辦。為此英戈獲得了見義勇為保安獎。素質教育真好!”
(責任編輯 肖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