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
完善鄉鎮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
《經濟體制改革》 2003年第3期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 馬文彬等
第一,積極改善宏觀環境。近年來,鄉鎮企業融資形式嚴峻主要是較長時間的宏觀經濟緊縮引起。因此,要盡快恢復和增強居民、微觀經濟主體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有效地擴大內需、增加出口,從而改善宏觀經濟環境。
第二,加大對社會信用環境的治理力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的完善、教育和意識形態的調整,逐步消除現階段導致企業之間“賴帳機制”生成和擴展的制度條件;另一方面,加大對“欠債不還”企業的處罰力度,并通過有效的制度建設予以規范和保障。
第三,積極進行鄉鎮企業發展政策的調整。政府應該借鑒許多國家采取的經驗,重視通過優惠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如對中小企業融資,財政予以一定的貼息和補貼,通過財政政策引導帶動其他資金入股。
外匯資金大量流入的影響
《國際經濟評論》 2003年3~4期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 王信
總體而言,近期外匯流入的總量與中國經濟總量相比有限,很難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但可能對匯率機制和貨幣政策操作產生越來越大的壓力。
1994年匯率并軌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是實際上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匯率穩定成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目標之一。由于匯率機制缺乏彈性,在資本大量流入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越來越偏離其市場供求決定的水平。
在資本持續流入時,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央銀行不得不收購外匯,吐出基礎貨幣,這可能會導致貨幣供應量迅速增長,拉高物價水平。這在當前通貨緊縮期間本是好事,但由于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完善,大量人民幣資金不是用于消費和投資,而只表現為銀行存款和流入證券市場的資金增加。
[金融]
國庫管理體制的改革取向
《管理世界》2003年第3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由人民銀行系統從中央到地方繼續經營國庫業務已不適宜,需要在已有改革試點基礎上,研討總體改革方案。
第一,新管理體制的基本模式。財政部門對國庫擁有直接的領導權和實施有效管理的權利,因此國庫的管理和運作主體應當是財政。由于財政的資金管理職能很多方面需要銀行的配合,所以中國今后國庫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應是把現行委托銀行代理制改為財政金庫制下的銀行存款制。
第二,區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不同具體方式。國庫資金是社會資金流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央行制定貨幣政策和管理貨幣供應量以及公開市場操作都影響重大,因此中央級國庫應考慮在中央銀行開立賬戶,而地方財政可以考慮在商業銀行競爭機制下擇優開戶。
重新構建貧困地區金融機構
《金融參考》 2003年第6期
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 羅鴻勇
根據區域經濟理論,區域經濟是由空間資源相近的地區組成的經濟集合體,因此,完善這一地區的金融服務體系,對縮小地區間貧富差距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應該完全退出貧困地區,割斷貧困地區分支機構。割斷的分支機構,由地方財政和中小企業入股,改造組建成貧困地區股份制商業銀行,集中支持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在成立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時,將現有農村信用社改組為農村合作銀行,并將原農業銀行經營的扶貧開發貸款等政策性貸款交由農村合作銀行經營管理,初步形成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城鎮,支持城鎮經濟發展,農村合作銀行重點為\"三農\"服務,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運行格局。
地方政府債券融資應注意的問題
《經濟體制改革》 2003年第3期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董奮義博士等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市政債券監管體制。國家計劃部門和財政部門及中國證監會共同負責我國債券市場的管理,并在分工的基礎上相互協調,保證我國市政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其次,完善債券信用評級制度,硬化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市場的市場約束。根據發行人的稅收能力和項目收益能力,對其進行科學、嚴謹、動態的信用評估。隨著WTO中相應金融開放條款的實施,國內將會出現具有一定規模信用較好的評估機構和外國信用評級公司合作、合資的局面,這有助于解決目前國內信用評估機構信用缺失問題。
再次,推進市場債券發行利率的市場化,市場化的發行利率能夠保證債券發行工作的順利完成,并增強市政債券投融資雙方的風險意識,強化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