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美國紐約科學家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至少3家美國主流媒體上打出整版“抗議廣告”,稱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非他莫屬,此“巨大失誤”必須立即得到糾正!——
29萬美元抗議今年諾貝爾醫學獎
據報道,2003年10月6日,瑞黃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彼得·曼斯菲爾德,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委團在解釋兩人的獲獎理由時指出:“他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來發現潛伏疾病,這代表了醫學診斷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然而沒想到,3天以后,一名叫做雷蒙德·達馬迪安的美國紐約科學家卻在美國至少3家主流媒體上打出整版抗議廣告,稱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是個“必須改正的可恥錯誤”!
據報道,現年67歲的達馬迪安是分兩天分別打出這些整版廣告的,他先于10月9日在《華盛頓郵報》上打出抗議廣告,隨后又于10日分別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其他美國主流媒體上打出整版廣告。這些整版廣告上都有一幅諾貝爾獎章的圖畫,不過全都故意地印顛倒了,上面打出了一行大黑字:“可恥的錯誤,必須得到改正!”
雷蒙德·達馬迪安博士在這些整版廣告中宣稱,是他,達馬迪安造就了醫學上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真正突破”,保羅·勞特布爾和彼得·曼斯菲爾德在這方面的科技發明全是基于他當年的研究成果,諾貝爾醫學獎的評獎結果則嚴重忽視了達馬迪安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中的真正貢獻,他稱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做出了一件他們根本無權去做的事:忽視真相,改寫歷史。”
達馬迪安道:“如果沒有我,那么今天就絕不會有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當我聽到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獎結果時,我的反應是感到自己33年的成果和身份仿佛被人搶劫了!”
在達馬迪安打出的廣告中,位于紐約布魯克林的紐約科學健康中心州立大學醫學院院長尤金·菲吉爾森也在廣告中發表聲明道:“對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評獎結果將達馬迪安排除在外,我們感到非常困惑、失望甚至憤怒,我們無法理解。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說是站在達馬迪安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
據報道,像《華盛頓郵報》這些美國主流媒體的發行量相當巨大,因此廣告價格也非常驚人,就為了在這幾家媒體上登出這些“整版抗議廣告”,達馬迪安至少花掉了29萬美元!
據瑞典斯德歌爾摩貝爾博物館館長斯萬特·林德克維斯特稱,在諾貝爾獎評選結果出來后,關于誰該得此獎、誰又不該得此獎的爭論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評選過程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諾貝爾獎的“三人規則”規定,禁止將單個獎項頒發給3個以上的個人。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漢斯·喬恩瓦爾稱,他認為今年的醫學獎頒獎結果是正確的,并且這個獎項絕不可能再被改變。他對記者道:“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報紙上登廣告反對諾貝爾獎評獎結果呢。”
據他稱,在諾貝爾頒獎歷史上,以前還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研究者像這樣大打報紙廣告,要求人們寫信、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給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以讓他們更改評獎結果的事件。
其他美國科學家不認同,醫學獎得主不愿發表評論
不過,有些美國科學家卻認為達馬迪安的宣稱毫無根據。密歇根州州立大學放射學教授詹姆斯·波特切恩道:“大多數醫學領域的人認為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頒獎結果是一個正確、盡職的決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放射線學者保羅·伯特利也道:“畢竟我們無法用錢買來諾貝爾獎。”
記者試圖聯系2003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保羅·勞特布爾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彼得·曼斯菲爾德兩人,但都沒有聯系到本人。不過保羅·勞特布爾的妻子卻對記者稱,她的丈夫不會愿意對達馬迪安的宣稱和登廣告事件發表討論。
據報道,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產生人體器官的三維圖像,它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穿刺檢查,為數千萬患者減少了手術之前醫療檢查的危險和不便。諾貝爾獎評委團指出:“核磁共振技術對于獲取腦部和脊髓詳細圖像具有巨大價值,它對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也十分重要。”
據美國科學家稱,現年67歲的達馬迪安的確在該領域做出過重要貢獻。1971年,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通過核磁共振檢測,他發現癌細胞反射出的無線信號和健康細胞發出的無線信號具有明顯不同,當時他曾驕傲地宣稱,這項技術將會很快被用于檢測癌癥。達馬迪安當時設想制造出一個核磁共振掃描儀,以便可以清楚地照射出人體內部的畫面,他設計出了好幾種制造該機器的計劃,并申請到了數個專利。但是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放射線學者保羅·伯特利等人的說法,這兒“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達馬迪安從來沒有將他的主意真正變成現實,也就是他的機器當時沒有產生出圖像。密歇根州州立大學放射學教授詹姆斯·波特切恩道:“當時他的技術只是產生一系列數據,在收集數據和建造圖像間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在醫學上,圖像是很重要的東西。”有報道稱,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專家保羅·勞特布爾在看到自己的一個研究生研究達馬迪安的最初構思后,就在自己的研究室中發明出了真正能產生圖像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
即使錯了,諾貝爾委員會也不會改變決定
據報道,達馬迪安不可能知道自己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的“先驅作用”,在評獎中是否被諾貝爾委員會嚴肅考慮過,因為諾貝爾基金會必須到該獎頒布后50年,才能公開當年評獎委員會的討論細節。并且,即使達馬迪安的宣稱是正確的,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也決不會改變自己的決定。譬如1944年,諾貝爾委員會將該年度的化學獎頒給了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獎勵他在原子核裂變領域的發現和成就,然而當時許多人都認為哈恩的合作者、奧地利裔的利斯·邁特納在這方面的成就絕不亞于哈恩,他應該與哈恩共同分享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可是,眾人的抗議并沒有改變諾貝爾評選委員會的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