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媒體網絡技術引進課堂教學是現代化的特點”。隨著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廣大音樂教師不斷積極地探索,希望開創音樂教學工作的新局面。筆者總結近期的學習和實踐,成文如下,愿與大家略做探討。
首先,它是時代發展的特征和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的今天,現代網絡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自19世紀末應用于教學的幻燈開始,到21世紀的電腦、激光視盤等媒體進入音樂教育領域,現代教育技術也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對于現代教育技術在我國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撰文指出:“要深刻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并號召“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要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以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學習、掌握并運用現代化技術,對于音樂教育改革和發展意義深遠。
其次,目前音樂欣賞課教學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亟待解決。長期以來,音樂欣賞課備受冷落,實施音樂欣賞的教育者以“我放,你聽;再放,再聽”的固有模式去履行課堂教學任務的居多,反復下來便造成了學生厭聽、教師厭講的局面。還有的老師,專業基礎雖好,也想讓學生懂一些樂理知識,但在放音樂的過程中不斷按PAUSE鍵,不停地講作品所用的樂器和演奏技巧,造成了音樂藝術被分割得七零八落。音樂;是通過旋律、節奏、節拍、音色、和聲、調試等諸多元素有機結合來塑造音樂形象的,不是單純的聽,不是過度的講和練,而應是諸多方面的有機結合,應當讓諸多因素在欣賞過程中找到最佳組合才對。
最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解決音樂欣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創新教育的提出,音樂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這對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愛因斯坦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就達:不到音樂教學的目的。音樂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來源于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但它是借助于時間的流動來傾訴的,是非語言的。在欣賞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將最新的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它集文字、聲音、語言、圖像、視頻和動畫等多種方式于一體,多方位、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仿真教學環境,隨之可以產生視覺與聽覺互通的聯想,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在欣賞過程中,對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情感體驗能力、聯想與想像能力、理解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是一個極大的鍛煉。音樂欣賞教學具有題材廣、容量大且與其他藝術緊密關聯的特點,因此,課上光靠單純放音或演奏是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的。作為音教工作者,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CAl)的設計,使音樂藝術與文學、歷史、地理、戲劇、舞蹈、繪畫、社會生活等聯系起來,使方寸之地容納百川,在多媒體教室中搭建古今中外的時空隧道,以增加音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使學生對中外優秀音樂文化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識別各種不同的風格以及不同文化傳統下的音樂特點,認識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以開發學生智力,啟迪智慧,拓寬視野。
(作者單位:安達市育才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