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開展研究式和創造式學習活動,使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大大提高。現概述如下:
一、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步驟
英語閱讀的教學程序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讀前、閱讀和讀后。讀前是為閱讀做準備的過程,也是對課文的導入,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閱讀是對文章閱讀理解的過程。讀后是閱讀的延伸發展,是教師可以開發利用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民主開放的思維和發展學生個性、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
二、在不同的閱讀教學階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力
1.讀前(Pre-readinS)
我們可以采用提問、展示圖片、展示實物、介紹文化背景、猜測文章內容以及讓學生收集資料等形式引入課文。以新編高中英語教材(SEFC)為例,在SEFC 2B Lesson54 55,Satellites中,我采用設問導入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造力。
以兩個問題導人:
What's a satellit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satel-lites?
高二的學生對于衛星有很多了解,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并進而產生一種認知“期待”,渴望用閱讀來驗證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這種期待也將學生順利帶進了課文。
閱讀教學的導人方式多種多樣,沒有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能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課文內容,設計出適當的導入方式,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閱讀(While-reading)
在閱讀階段,我們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注重整體閱讀,理解文章的層次,從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和評注性理解。在此基礎上掌握閱讀技巧,包括細讀、跳讀、核心詞閱讀、學習速記、詞義猜測、對話討論表演等。在訓練學生運用閱讀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閱讀的過程也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設計綜合性、發揮性問題供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推斷、概括、綜合等能力。
在SEFC 2B Lesson 79,Disabili-ties的閱讀過程中,我設計了多元化答案的問題。例如:Do you have anyothe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besidesthe oneinthetext? “Weare all dif-ferent,we need never be separate”,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等等。
另外,高中學生大多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因此,在我們設計問題、提出問題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針對閱讀的文章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文章進行創造性閱讀,使一篇文章真正具有生命力。
3.讀后(Post--reading)
在讀后這一教學階段,學生對文章內容、主旨、作者意圖已有了全面的認識。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時機。除了我們經常采取的復述課文、討論、寫作等課后活動外,我在讀后教學中引入了項目式教學活動。具體步驟是:確定主題——討論——確定小組作品——信息資料收集和處理——作品制作——展示——評價。
以SEFC 2A Lesson 34,Savingthe Earth為例:
1)確定主題。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熟悉的現實實際,注重實踐意義,我設定項目的主題為“WriteareportaboutthepollutionOfQiqihar'’。這一題目聯系實際,又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氣息,學生十分感興趣,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很高。
2)討論。
針對主題以及相關資料展開討論,了解齊齊哈爾的污染現狀,確定各小組的項目,如:A——the pollu-tion of the Nen River,B——therubbish of Qiqihar,C ——the trees OfQiqihar,D——the buildings and thesoil of Qlqihar。
各組在組長的指導下,分別開始收集資料,寫成報告。
3)作品展示與評價。
各組向全班匯報他們的工作狀況和結果。
4)班級評價,教師總結。
這一讀后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通過這種探索性和造性的閱讀教學,學生增強了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甚至想的技能,提高了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周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