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活動課教學圍繞八個字展開——興趣、交往(參與)、成功、發展。要以興趣為導向,以交往為主線,在“交際英語”特色下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使人人都能獲得學習上、交往上的成功,并在成功的體驗中使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發展。
一、以創設情景為著力點
情景教學符合兒童的思維和智力發展水平,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自我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1.直觀情景
初一英語教學主要是學生通過觀看實物或圖像,聽教師或錄音說,然后模仿,學著說。另外,直觀情景還包括體態情景。科學研究表明:人們接收的所有信息中有83%是通過視覺得到的。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體態語言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興趣。
2.模擬情景
模擬情景是指借助現有條件,部分地模擬教材所呈現的語言內容和交際場面,要求學生在模擬環境的啟示下,尋找自己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角色。如:Book I(B)Lesson109Pan I的Read and Act課中出現2個角色,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組織學生兩兩對話。學生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很快就找到了語言感覺。
二、以保證活動時間為突破口
活動教學的原則之一是把時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主動活動的時間約占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活動方法,通過減少組織環節,增加學生實質的有效活動時間,切實提高活動課效果。
1.教方法,改形式
我們設計多種分組方式,即二人小組、三人小組、四人小組,橫排(group)、豎排(row)、半班(halfclass)。操作時,教師只需說“Practiseintwo/three/four…”,小組練習便開始有序地進行。當聽到教師擊掌,學生便立即歸原位坐好。有序的課堂組織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使學生能時常保持對英語課的新鮮感和熱情。
2.多活動,快反饋
學生的模仿跟說是英語課上比較常見的反饋方式。除此之外,我們強調多向反饋,堅持動耳、動手、動腦、動心與動口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聽聽、畫畫、猜猜、練練,活動頻率加快,學生在相同時間內能獲得更多的活動。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調動起來,例如:進行一種“聽聽畫畫”的活動,要求學生在聽完一段文字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簡筆畫。類似這樣的活動,對學生的發展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3.抓基本,講時效
初一英語教學不要求有過多浯法滲透,只要求掌握一些常見單同和常用句型。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要在45分鐘的課堂上扎實完成教學目標,就要牢記“三不”:不提出過高目標;不一味地向深度、,廣度延伸;不讓活動“活而不實”“動而無效”。
三、在提高參與程度上下工夫
活動教學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主動參與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獲得自身發展。因此,提高活動參與率,擴大活動參與面,是保證活動效果的有力措施。
1.要求分層,調動“后勁”
活動教學不要讓性格內向和成績落后的學生成為“局外人”,而是讓他們與其他學生協同共鳴。方法是將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為例題的層次,然后針對各層面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向后進生提出符合他們能力結構的要求,促進他們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成功和自信。
2.豐富形式;樂于參與
單一而持久的刺激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使他們敢于參與,脫離活動。因此,要豐富活動內容,經常變換方式。(1)暢通交往,互補渠道,利用學生間的差異資源,通過合作交往,達到思維互補、共振之目的。同桌之間互相糾正口型,評說發言,一人說、眾人評,小組說、人人評等。(2)引進競爭機制。除了給學生加預習量、發言量,發小紅花、小紅旗外,還可在班中開展競賽,評選糾錯能手、最佳搭檔等,讓學生在實際競賽中得到啟示和鼓舞。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三班中學)
責任編輯/周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