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和環節,同時又是一門學問和一種教學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好的課堂提問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提問的技巧和方法,重視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
提問要具有引導性,要啟發學生動腦。為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教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時,一開始便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文章選用了三個典型事例表現志愿軍戰士的偉大和可愛,請分別復述這三個典型事例,并說說這三個事例從哪些方面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優秀品質?通過教師具有引導性的提問,開啟了學生的心扉,使學生獨立思維,深入學習,嘗試成功的喜悅。
提問要有一定的坡度,應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臺階式提問。層層遞進式的提問,會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新的臺階,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攀登知識高峰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此點與彼點之間筑起階梯或架上跳板,讓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后能從這個階梯走上去,從這個跳板上跳過去。比如教師根據課文大意可以這樣提問:這篇文章重在寫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產生、發展的?結果怎么樣?這件事有什么意義?這樣便能讓學生逐層思考,在思考中匯總成線,得出結論。
提問要難易適中。心理學研究表明:能用現有知識一下子回答的問題,思維就不發生;提出需要借助尚未掌握的知識才能解決的問題,思維過程也不發生。也就是說,提出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能產生思維的變化,都毫無價值,因此,所提出的問題既不要太淺顯,又不要過于深奧。問題深淺是相對而言的,同一個問題,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是難題,但對另一部分學生來說也許是相當容易的,因此,要根據學生不同水平,提出不同深度的問題。較淺易的問題,提問學習較差的學生,較復雜的問題,提問學習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提問要觸及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疑慮之情、困惑之感,從而激起感情上的波瀾,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開感情的閘門,點燃靈感的火花,開拓思維的空間。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精神振作,積極去思考問題。一個問題的提出,要如同一陣春風,吹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例如:教學《七根火柴》一文時,教師問:“小說主人公是誰?是盧進勇,還是無名戰士?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還花那么多篇幅寫盧進勇呢?”再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老師問:“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是于勒,還是菲利普夫婦?既然是于勒,那么為什么用《我的叔叔于勒》為題呢?”這些問題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在教師提問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提問題。不提問題的學生并不等于沒有問題,往往是因為發現不出問題,或者有的學生由于問題太多,提不勝提而干脆不提。前者是懶于思考或不會思考問題,后者則是對所學內容不懂。回答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不能同等對待,對懶于思考或不善于思考的學生,著重從思考能力出發,不只局限于個別知識的傳授或答疑解惑;對學習較差、問題較多的學生應著眼于基礎知識的補習,并積極鼓勵他們勤學好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能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扭轉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局面,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位成功的教師,會很注意課堂教學的提問技巧。合理地進行課堂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任何一位教師,千萬不要輕視課堂提問藝術。
(作者單位:鐵力市桃山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