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艾米爾·路德維希訪問埃及,當他在阿斯旺水壩上,親眼目睹了桀驁不馴的尼羅河被宏偉的大壩鎖住驚濤駭浪的情景時,他被人類征服這條非洲\"眾河之父\"的偉大力量和悲劇命運深深地震撼了,從而激發出巨大的創作熱情。后來,他又三次踏勘尼羅河兩岸及源頭;再后來,就有了這部別開生面的以自然界為傳主的《尼羅河》。
將尼羅河人性化是本書最大的特色。全書分五卷,卷名分別是:自由與冒險、狂暴的兄弟、與人類斗爭、征服的河流和黃金入海口。透過卷名便可清晰地看出尼羅河的成長脈絡:從初出茅廬頑皮嬉戲的一小激流,到接納眾多源泉、與青尼羅河熱烈擁抱的俊朗青年;從經過沼澤、沙漠、險灘等諸多險惡歷練而成的剛毅硬漢,到被人類征服后顯露出力不從心的暮年,直至閱盡滄桑后義無反顧地奔向自己的歸宿---地中海,完全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成長的全過程。比起作者著名的《歌德》《拿破侖》《俾斯麥》等人物傳記,這部洋洋50余萬字的大河傳記毫不遜色。
既然賦予了尼羅河以人性,那么用尼羅河的眼光看世界,從尼羅河的角度取舍故事便是本書的另一個特色。尼羅河流域有著6000年的文明史,有著數以百計的原始部落和稀有人種,有著因地貌變化而形成的原始、廣袤、旖旎的景色,有著因王朝興衰、權勢更迭而流傳至今的傳奇與秘聞……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寫不盡的,都是引人入勝的。作者沒有被此誘惑,而是堅持以奔流的尼羅河為經縱貫全書,以風景、人物、事件為緯交織其上,從而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壯美的尼羅河流域全景畫卷。隨著河水的行進,兩岸的景物、事物、人物都清晰起來,活躍起來;隨著河水的遠去,一切又重歸于沉寂。作者對所占有的關于尼羅河的全部素材,真正做到了信手拈來,揮之即去,運用自如。
讓自己不可遏制的情感一如尼羅河水般傾瀉是本書的第三個特色。作者敘事寫人狀物,毫不掩飾自己的好惡情感。他用批判的筆調寫了罪惡的象牙貿易:這邊是歐洲市場上搶手的上等成色的白色臺球和白人家中手感溫潤細膩的白色鋼琴鍵,那邊是尼羅河上游的大象在成批地倒下,這些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遭受如此滅頂之災,僅僅是因為它們長了兩支長長的牙。作者看似冷峻的筆鋒,掩蓋不住其憤怒與悲愴之情。
作者通過《尼羅河》告訴我們:每一條河都有自己成長興衰的經歷,每一條河都記載著人類活動的歷史;河流不僅哺育了人類,也發祥了文明,河流與人類應是和諧的統一,如果人類向河流索要過度,那么河流的悲劇必將演變成人類的悲劇。
《尼羅河》:生命之河 [德]艾米爾·路德維希著 石云龍譯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3.5 定價:68.00元(上、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