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學英語教學遵循固定的教育模式,這無疑會給學生的終身發展帶來后患。以課程改革為起點,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切實地改變教育觀念,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認真研究教材,挖掘創新教育素材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的內容都是進行創新教育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造性因素,并指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些素材,進行創新訓練。
例如:JEFC第三冊第26課介紹了美國偉大的發明家ThomasEdison童年的故事,教師在向學生講授該課文時,便可以抓住時機,啟發學生學習Thomas Edison勤于動腦、樂于創新、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又如:JEFC第三冊第62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makes a good foot ball player?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訓練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營造自由、寬松的創新氛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師生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及時對學生的成績、優點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給予鼓勵。
本人在英語教學中常采用“用英語嘮家常”的“似教非教”的方式,使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到見解,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敢于對思維定式說“No”。
三、合理運用創新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語言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以多媒體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互動性的特點,有利于適時擴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也應將自己的創造力融入其中,以教師的教學創新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創新。例如:在制作課件“the world's population”時,可設計“see the world”板塊融入其中,讓學生不僅了解了世界各國的人口狀況,也知道了一些風土人情,復習了舊知識,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
四、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英語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創造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教師可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興趣活動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組織學生自編自演英語小品、創意制作英語賀卡、英文小報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及用英語進行創造的喜悅。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統一起來,不斷創新,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中學)
責任編輯/周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