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定教師職業信仰
堅定的職業信仰是班主任情感積累的根本動力,是班主任視教師職業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與追求的一種境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作為知識、真理和信仰的傳播者,其職業信仰堅定與否,直接影響著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班主任只有具備堅定的教師職業信仰才能激發出強烈的工作熱情,才能在管理班級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才會對學生產生深厚的感情,繼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二、研究學生情感特點
研究學生情感特點是班主任情感積累的關鍵環節,也是班主任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感教育、因材施教的必然選擇。一般來說,青少年的感情波動很大——時而高亢激越,充滿熱情和激情;時而消沉低落,自暴自棄。學生的情感易受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呈現出波浪起伏的狀態。如:有的學生內心情感豐富,但不愿外露,甚至經常出現外部表現與內心體驗不一致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要了解、觀察學生所表現出的言行舉止,分析他們各自內心的真實狀態,特別是對學困生,班主任更應仔細研究他們的情感特征,然后“對癥下藥”。當然,研究學生情感特點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既要熟悉學生的普遍特征,又要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重視優等生,又不能忽視學困生;既要觀察其表象,又要洞悉其內心;既要聯系過去,又要結合當前……只有這樣,班主任的情感積累才會越來越厚實。
三、滿足學生情感需求
滿足學生情感需求就是要熱愛學生,這也是班主任情感積累的出發點。班主任應尊重和理解學生,關心和寬容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母愛無法比擬的,是人世間一種最崇高、最純潔、最真誠的愛。滿足學生情感需求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前提,是班主任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堅定的教師職業信仰的具體體現,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與管理。如果班主任不愛學生,讓學生在冷漠無助的環境中長大,學生就會對善和美無動于衷,喪失進取心,最終就會使我們的教育走向枯竭。當然,這種愛并不等于放縱和遷就。
四、善用名家激勵自己
運用教育名家的事跡來鞭策和激勵自己是情感積累的重要途徑。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教育家,如:孔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洛克、贊可夫……他們成功的共同點,都是用如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他們身上凝聚著人類的美德,胸懷著人類最高尚的情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將其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的信念就是:教育者一定要和兒童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意愿,要通向孩子們的心靈。他曾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這樣一位典型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對班主任情感積累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五、組織豐富的課外聯誼活動
班主任應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以達到情感積累的目的。聯誼活動能彌補課堂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的不足,拓展師生情感交流空間,從而使班主任的情感積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聯誼活動形式多樣,如:學生生日聚會、郊游、野炊、智力游戲等。通過這些活動,教師會獲得驚喜:原本認為不夠聰明的學生在活動中是那么的靈活;原本認為很冷漠的學生卻是那么多情;原本認為粗心的學生也能如此心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聯誼活動,能大大豐富班主任的情感體驗,從而使自身的情感積累再上一個臺階。 (作者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