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是相對于智力因素而言的。一般來講,除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注意力這五種智力因素之外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心理品質以及堅持性、頑強性、自信心、進取心等思想品質;均被視為非智力因素。心理學理論及古今中外大量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對人類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智力水平很高而非智力因素卻沒有得到很好發展的人,往往不會有很大的成就;反之,一個智力水平中等但其非智力因素卻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的人,卻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把它放在與智力因素同等甚至是更高的高度來對待。
我所教班級的孫x x同學,他并不是很聰明的學生,但是他有信心,有明確的學習動機,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精神。他下課努力鉆研,把老師講的問題舉一反三,經常想出一道題的多種解法。課外書他看了一本又一本,數學題他做了一本又一本。如果說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做了幾麻袋的題,那么我想說他做了幾紙箱題也不過分。結果,他在第八屆全國華羅庚杯金杯邀請決賽中獲銅獎(全國參賽選手128人,有60人獲獎),又在第十三屆全國希望杯競賽中獲一等獎(黑龍江省共5人)。由于他學習目的明確,有遠大的理想,有刻苦的精神,所以在每次考試中都居學年之首。相反,我們班另外一名同學x x,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記憶力很好,班級舉辦“看誰記得快”比賽,他每次都是冠軍。我上數學課,有難度的知識點,別人聽不懂,可他只要我一點就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智力因素高人一等的學生,由于不定性,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不努力,上課愛說話,不注意聽講,自己管不住自己,也不聽別人教導,所以他的各方面表現都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這是非智力因素發揮不好的典型例子。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必須協調發展,如何使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呢?我認為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在因素,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意志、理想人手,培養學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真正達到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教育目標。這就涉及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問題。
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個人威信是有效影響學生的主要條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教師威信的作用。如果一名教師思想進步、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專業造詣深,教育方法富有啟發性、趣味性,對學生要求嚴格,又平等待人,尊重學生人格,了解、關懷和熱愛學生等,這樣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楷模,也會促使學生對他所教課程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反之則不然。
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不能忽略分數對學生的影響。常言道:“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眰鹘y教育使分數時時刻刻牽動著學生的神經,高分使學生斗志昂揚,低分則可能使他們意志消沉,喪失信心。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我們倒可以在分數上做做文章。
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雙基”知識,重點突出地進行教學和測試。根據學生實際來擬定試題,進行測試,學生不但不感到是一種負擔和壓力,反而感到是一種樂趣和喜悅。學生獲得較為理想的學習成績,能夠增強他們的信心,繼續努力,爭取更大成績。另外,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還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相應層次的學生回答。布置作業也根據學生不同情況來進行,盡量使每個學生同等地享有勝利的喜悅,獲得成功,使他們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即使有的學生回答不出我提出的問題,我也慢慢啟發他,使他能夠答出來,從不用語言刺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進步,而且也給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標。學生一旦有了成功就有了自信心,成功的次數越多,自信心越強,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17中學)
責任編輯/周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