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的轉換常在人們不知不覺當中進行。過了農歷的“白露” ,白天天氣雖然仍然炎熱,但濕度逐漸降低,而最明顯的就是半夜與凌晨會有點寒意,如果是緯度較高的地方,早晚的寒意更加明顯呢。秋天的天氣在五行學說中屬“金” ,是一種肅殺之氣,常會暗中損害人身為,引致疾病。最易受損的臟器是肺,在體表則為皮毛,故秋天應特別注意避免秋燥之氣,特別是素來有呼吸系統疾病及表虛、容易受邪的人,更應小心,以免為秋氣所暗損。
初秋最常見的疾病是喘咳,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癥的人,要特別小心。嚴重的秋燥能損肺絡,因而出現咳血的癥狀。患有支氣管擴張癥的人,更要十分小心,避免一切辛燥的食物,避免著涼及過勞。
到了秋天,皮膚特別容易覺得干燥及痕癢,常會抓至起血痕。頭發在秋天亦常會脫落,毛囊的枯萎是原因之一。燥氣傳肺還會有咽干喉痛、聲嘶,可用花旗參三錢、人參葉二錢、津梗三錢、沙參三錢、甘草二錢煎,另加雞蛋白一枚服用。
秋天咳嗽湯
秋天燥氣常會令肺臟受損,所以秋燥咳嗽比較普遍。小孩子上呼吸道感染,輕微發熱,食過藥之后,仍覺“手尾不清”,咳嗽不減,聲音沙啞,甚至有“似熱非熱”的情形。人變得煩燥不安,口唇焦干、口渴、大便閉結。這是肺燥及津液不行、大腸津液干澀所致。宜用:沙參、玉竹、甘草、冬桑葉、生扁豆、花粉、麥冬等味;夜熱者加金釵斛、地骨皮等。而肝熱盛則宜用生白芍三錢及生石決一兩煎服。
生石決是鮑魚的殼,樣子很好看,有清肝、明目、定驚的作用,生白芍亦有清肝、退熱的作用。
秋天可多煲較清潤的湯水,例如:
無花果十枚左右、川貝母三錢、款冬花三錢、玉竹五錢、馬蹄十余個、南北杏各三錢,加豬橫月利或鴨腎、瘦豬肉、蘋果一、兩個,切開去心煲湯,有清熱潤肺的作用。無花果功能潤肺,且有清熱作用,最適合于煲清潤的湯水。
無花果對痔瘡一類因大腸積熱而產生的病有消解作用,例如:豬大腸一斤洗凈,無花果十來個、陳皮少許、槐花米三錢,煎湯飲,對經常便秘、肛門不適等有效。如虛氣可加花旗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