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看過一面水泥墻的縫隙里長出一棵小小的綠芽,會不會覺得驚喜贊嘆?然后不知過了多久再次經過那面水泥墻的時候,竟然發現綠芽象樹一般地長大了,枝干茁壯、繁葉蒼翠,禁不住對天地生命的奮勇意志產生無比的敬意。陳明章的音樂之路就象巖壁里的綠芽,抵住風雨的摧殘,在土地的滋養下拼命地向上,展現音樂的美好和生命的驕傲。
留著絡腮胡、經常穿著涼鞋四處閑逛的陳明章,沒有人會覺得他象一個歌手,那副閑適不修邊幅的樣子,更象是一個老派的藝術家。但是,陳明章從來不故做姿態,出去走走玩玩,不給自己任何束縛,就象小時侯爺爺帶著他到各地的廟會去看戲一樣,只是好玩。而人生也是一場大戲,陳明章沒有想到童年的戲曲記憶和熱愛,竟然成了他往后音樂創作不可缺乏的支柱,并促使他自覺地向傳統音樂文化學習的動力。陳明章是臺灣省的北投人,家就住在菜市場的旁邊,他看盡了人生的百態、對歡場姑娘和市井小民的印象尤為深刻。所以,他才能夠寫出諸如“半瞑的公主”、“再會吧!北投”和“酒空成仔的那條歌”這樣的作品。陳明章讀小學的時候就很愛唱歌,表現欲也非常旺盛,還很喜歡用筷子來敲打碗邊。在國中二年級(即初二)的時候,陳明章向同學的哥哥學習“那卡西”吉他,會彈的第一批作品是“荒城之夜”、“愛的羅曼史”等等。到上高中時,因為功課不好,陳明章不知道以后應該做什么,甚至想干脆去做那卡西的琴師算了。這是懵懂年少的陳明章對音樂的初步追求。
對于陳明章而言,音樂的啟蒙老師是唱片,不懂樂器當然不會寫曲譜,他當時想到了一個最笨的辦法——背下來!聽一百遍、一千遍后,不相信它還會跑調,然后就是跟著唱片學,原本沒有樂感、沒有節奏感,陳明章都靠土法練出來。那個時候夏天鄰居們都在樓頂乘涼,陳明章就在一邊練習吉他,鄰居李宗盛常常跑過來看他彈琴。20歲那年,李宗盛還和陳明章一起參加了金韻獎。那年,陳明章參加了創作組的比賽,寫了“雨絲”、和“柳絮”參賽,結果落選。當兵前,陳明章把自己珍愛的六弦吉他給了李宗盛,從此,臺灣流行歌曲的兩位“未來大師”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音樂道路。
沒有考上大學,當了三年兵回來,陳明章心中的理想是“搞音樂”。在當兵的三年里面,陳明章認識了好友陳明瑜來為他寫臺語歌詞,如果沒有陳明瑜,可能就沒有今天陳明章的臺語歌謠創作。當時26歲,在新莊農會工作的陳明瑜經常跑到北投找陳明章喝酒、聊天,幾天后歌詞就出來了。第一首作品是“唐山過臺灣”,旋律與和弦都是哼出來、隨意彈的,他們也從中領悟到:惟有從生命中流淌出來的音樂才能真實、動人,以生命的力量創作成了至今不變的堅持。
在陳明章26至28歲這段時間里,他決定放棄“實際的日子”去做音樂。那時他的父親正好中風,家里讓他代為掌管“金子店”,而陳明章卻對此一點興趣也沒有,希望母親把家業交給弟弟經營,因為他要去做音樂,母親一聽便哭了起來,因為老一輩臺灣人的心中有“三大賤人”——演戲的、剃頭的和吹鼓吹的。做音樂就是“吹鼓吹”,難怪他母親會悲從中來,但陳明章執意而行,在百勸不聽后,他母親反倒努力地協助他,賣房子給他買鋼琴、買四軌錄音器材、替他的房間隔音。陳明章覺得沒有母親就沒有今天,母親的支持才使他能一年只寫三、四首作品,換成別人可能早就餓死了。這段時間,陳明章和陳明瑜合作完成了“新莊街”和第一個組曲《戲仔》,后來又接著完成了《阿云的故事》和《清水仔的故事》等等作品。可是寫了歌沒有地方發表,心里很郁悶,常常喝酒喝得爛醉如泥,以為自己的作品一輩子不能發表,但創作的魔力就是明知道發表的機會渺茫,卻還是不放棄。
后來陳明章遇到了王明輝、許景淳和何穎怡,聽他唱歌,還用手提錄音機錄了“家族”和“唐山過臺灣”兩首歌給他們,拿去給電影導演侯孝賢聽。過了一陣子,陳明章竟然接到電話,要他去為電影《戀戀風塵》做電影配樂。他異常興奮,用了三個多月與許景淳完成了配樂工作,竟然還獲得了法國南特影展的最佳配樂獎。但這個獎項并沒有讓陳明章脫離苦海,他開始到寶島各地進行校園走唱。陳明章的歌沒有地方要,寫歌是爽的,但吃不飽,他只好去養蘭花、賣蘭花,正好趕上當時臺灣流行蘭花熱,順理成章大賺了一筆,但那段時期他什么也寫不出來。于是陳明章體會到為什么窮藝術家才會有好的作品問世這個道理。想到后來蘭花被偷,又何嘗不是挽救了他的創作生命,于是才有了被認為是“新閩南語歌”先鋒的和黑名單工作室合作的專輯《抓狂歌》,有了和林煒哲、李欣蕓合作完成的《下午的一出戲》、《戲螞蟻》,伍佰和China Blue協助的《阮無是一個無感情個人》。1996年,陳明章又成立了“淡水走唱團”,一曲“流浪到淡水”使金門王和李炳輝浮上了水面,他的創作專輯《勿愛問阮的名》和《蘇澳來的尾班車》更是給死水沉沉的閩南語流行音樂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
陳明章的音樂是世界性的、是現代的。但他的心愿是向已故的民謠歌手陳達看齊,用歌曲來寫寶島的歷史,當一個云游四海的歌手。他就是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常常做夢,他或許永遠沒有辦法成為“陳達式”的陳明章,但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音樂旅程,何嘗不是夢想的堆積和實踐,才有臺灣流行音樂史上不可思議的“陳明章傳奇”。
陳明章作品年表:
《抓狂歌》1989年 滾石唱片
《下午的一出戲》1989年 滾石唱片
《陳明章現場作品I》 1990年水晶唱片
《陳明章現場作品II》 1991年水晶唱片
《戲螞蟻》1991年水晶唱片
《戲夢人生》 1992年 水晶唱片
《什麼角色》 1992年 水晶唱片
《配樂物語》 1993年 水晶唱片
《北管驚奇》 1993年 水晶唱片
《生活會微笑廣告配樂選》1995年Sony Music
《聽故事的人電影配樂》1995年 Sony Music
《阮無是一個無感情的人》1995年 Sony Music
《勿愛問阮的名》1998年 魔巖唱片
《蘇澳來的尾班車》 2002年 魔巖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