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03年第二期《一汽大眾貌合神離?》一文中,因采訪不夠深入,編輯出現重大失誤,一些內容與事實有根本不符,現特予以更正和澄清:
1.第53頁\"等待陸林奎的是一汽集團的三開處理:開除黨籍、開除廠籍、開除直系親屬廠籍\"一句本屬無中生有的傳言,本刊未進行充分的調查核實,事實上,陸林奎先生及其親屬未受過任何處分。
2.\"一汽大眾的利潤一分也沒有拿回一汽……在一汽大眾的經管會中,如果陸林奎等人能夠堅決貫徹一汽的意圖,完全可以在不改變股比前提下將利潤拿回來\"一句與事實不符,自盈利后,一汽大眾一直按照合資合同相關規定和董事會決議,中外雙方股東正常分紅。
3。第53頁中\"陸林奎到來后,頒布了一項員工工資每年遞增30%的內部政策\"與事實相悖,一汽大眾并沒有此項規定,陸林奎先生個人也無權制定類似政策,涉及員工工資增長的政策必須經董事會批準。
4.第51頁中\"除產能不足,缺乏新車型更是一汽大眾可能被擠出市場的致命傷\"一句有誤,一汽大眾正在積極準備新車型的下線。
基于以上工作失誤,損害了他人名譽,也使該文的立足點和客觀性出現根本問題。故此,本刊鄭重撤回該文,并謹向陸林奎先生及其親屬、一汽大眾、一汽集團、大眾公司誠懇致歉,同時亦向廣大讀者致歉。
報道事實、尊重事實乃本刊立身根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事實出現問題,新聞報道的所有價值將蕩然無存。本刊決心從中吸取教訓,今后更將嚴格要求自己,反復核實,絕不文過飾非,敬請廣大讀者監督指正。
《商務周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