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蜜拉 :《男男女女》
Kymaera: The Music Of George Michael
發(fā)行:金革唱片公司
簡介:走進煙霧彌漫的狂野派對,男男女女喝著各式調(diào)酒,隨著熟悉的旋律傳入耳中,
那迷離的眼眸頓時放射出激情的火花,這便是凱蜜拉的新爵士韻律帶給聽者的最大感受。這支素以慵懶的南美節(jié)奏而聞名遐邇的樂隊此次又將英國巨星喬治·邁克爾(George Michael)的暢銷歌曲做了一番改頭換面,在保留原有的火熱與濃情之外,似乎又增添了一份休閑和浪漫的氛圍,絕對是筆者近期獲得的最有創(chuàng)意的再演繹專輯。
推薦度:***
01、 來昂奈爾·里奇:《再來一個》
Lionel Richie: Encore
出版:環(huán)球唱片公司
簡介:對于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接觸西洋流行樂的歌迷而言,萊昂奈爾·里奇(Lionel Richie)的名字絕對是黑人抒情曲風的象征,他柔情無限的招牌嗓音、極具靈性的創(chuàng)作才華,使他的作品接二連三在樂迷中廣泛流行。本專輯收錄的是2001年他在英國赫赫有名的溫布里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的精華部分,除了讓樂迷重拾昨日爆棚經(jīng)典之外,更是令聽者為現(xiàn)場的熱情回應所感動。另外,專輯中與情歌王子安立奎(Enrique Iglesias)互飆情嗓讓人回味無窮。
推薦度:***1/2
02、 群星:《MTV不插電音樂會2》
Various Artists: MTV Unplugged 2
出版:華納唱片公司
簡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電視頻道之一,MTV所舉辦的各類不插電演唱會向來被視為檢驗歌手演唱實力的真正舞臺,極為質(zhì)樸的情感傳遞、注重舞臺上下相互交流的演唱形式使它長期以來備受行家和樂迷肯定。繼首張《MTV不插電音樂會》倍受歡迎之后,華納再度聯(lián)合環(huán)球,將旗下知名藝人同類演唱會中的最經(jīng)典曲目合并一爐,配以高品質(zhì)的錄音處理讓聽者在沉醉美音妙律的同時,更有置身現(xiàn)場之獨特感受!
推薦度:***1/2
03、 梅爾 西: 《理由》
Mel C: Reason
出版: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在昔日里如日中天的“辣妹”(Spice Girls)成員中,“運動辣妹”梅爾·西(Mel C)雖然為人低調(diào),但其歌唱實力向來是名列前茅的,在首張專輯《北方之星》好評如潮之后,她一度沉寂,此次全新出爐的《理由》似乎較以前的作品更游離于早期的風格,地下?lián)u滾魅力可謂展露無遺,除了力邀王牌制作人里克·魯賓(Rick Rubin)和才華橫溢的貝克(Beck)以及布賴恩·亞當斯(Bryan Adams)以外,其自身的功力更趨成熟,讓人看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梅爾·西。
推薦度:***
04、 斯蒂維·旺德:《輝煌騰達全紀錄》
Stevie Wonder: The Definitive Collection
出版:環(huán)球唱片公司
簡介:自1962年以12歲的年齡刷新排行榜歷史上最年輕單曲冠軍得主紀錄以來,盲人歌手斯蒂維·旺德(Stevie Wonder)以常人無法想象的驚人毅力為我們締造了20世紀黑人音樂的奇跡,尤其是他那包容多元音樂元素的創(chuàng)作能量對新一代的歌手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這張雙CD組成的精選大碟是唱片公司在斯蒂維踏入歌壇40年之際獻給他的最好禮物,匯整其演唱生涯中19首冠軍金曲,絕對是體驗黑人音樂成就的必備首選。
推薦度:****
05、 比斯 尼斯:《全面出神精選集》
Bizz Nizz: Album
出版:風云唱片
簡介: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歐陸舞曲團體比斯·尼斯(Bizz Nizz)盡管在許多圈內(nèi)人士看來多少顯得有點曇花一現(xiàn),但他們結(jié)合迪斯科、浩室(House)和歐陸節(jié)拍的作品曾令樂隊成為90年代橫掃歐洲大陸最為先驅(qū)級的Trance團體,他們對后來兩大拍速極快的歐陸電音舞曲類型硬蕊浩室(Hardcore House)和好機能出神(NRG Trance)產(chǎn)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本專輯收錄了該團體名列歐洲各國舞曲排行榜前列的暢銷單曲共計14首,對于Trance舞曲樂迷而言,極具收藏價值。
推薦度:*** 1/2
06、 凱莉·羅蘭德:《深深的愛》
Kelly Rowland: Simply Deep
出版:索尼唱片公司
簡介:雖然同為紅極一時的“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的杰出唱將,但樂迷的焦點多年來似乎一直集中在長相更為搶眼的比昂絲(Beyonce)身上,直到一曲“窘境”(Dilemma)響徹全美的各大電臺,凱莉的名字才真正進入樂迷的視線。更值得玩味的是,這張名為《深深的愛》的處女大碟剛一推出,凱莉便向人們展現(xiàn)了其與所在團體截然不同的音樂走向,除了將堅硬的搖滾樂與騷動人心的節(jié)奏藍調(diào)完美糅合之外,更參與了多首歌曲的寫作,透過專輯,一種對生命與愛情的熱情與深度處處彌漫,值得細細聆聽!
推薦度:***
08、“強烈沖擊”樂隊:《第100扇窗》
Massive Attack: 100th Window
出版:百代唱片公司
簡介:對于一支英國樂隊而言,5年可以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習慣于“強烈沖擊\"
(Massive Attack)在上一張專輯所傳遞的那種Goth-Hop感覺的Trip-Hop樂迷在此碟中則體驗到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取向,在延續(xù)慣有的細膩精密的音樂構(gòu)架的基礎上,他們的音樂多了一份溫暖柔和、玲瓏剔透的感覺。諸如愛爾蘭歌手謝妮德·奧康納
(Sinead O'Connor)、“污跡“樂隊(Blur)樂隊靈魂人物戴蒙·阿爾班(Damon Albam)
等人的獻聲無疑讓專輯增添不少話題。
推薦度:*** 1/2
09、50美分:《致富還是茍且偷生》
50 Cent: Get Rich Or Die Tryin'
出版:環(huán)球唱片公司
簡介:如今的嘻哈歌壇實可謂人才濟濟,經(jīng)歷了阿姆(Eminem)與奈利(Nelly)黑白兩道的對峙,如今,在前者主演的電影《8英里》中,又有一個結(jié)合黑人陽剛和低層內(nèi)涵的新生代藝人“50美分”(50 Cent)開始闖入我們的視線。其首張專輯不僅邀得阿姆護航,而且深得王牌制作人德瑞博士(Dr.Dre)的指點,唱片一出爐便順利奪冠,可謂一鳴驚人。聽者除了繼續(xù)跟著“50美分”充滿前衛(wèi)感覺的嘻哈節(jié)拍之外,其半自傳而不失現(xiàn)實的歌詞把黑人的生活、感情、斗爭還有態(tài)度都鮮明地擺在人們面前,仿佛一個棱角分明的黑人小伙手舞足蹈地出現(xiàn)在你眼前。
推薦度:***
10、格魯夫 阿曼達:《再見故里》
Groove Armada: Goodbye Country
出版:風云唱片
簡介:由湯姆 芬德雷(Tom Findlay)和安迪卡多(Andy Cato)組成的英倫舞曲團體格魯夫 阿曼達自首張專輯《北方之星》(Northern Star)推出以后,很快以其清新和諧、頗具深度的音樂風格在舞曲界廣受關注,如今他們也和最初的合作伙伴“流線胖小子“(Fatboy Slim)一樣,在美國站穩(wěn)了腳跟,成功的關鍵除了因為專輯中多位樂界名人的樂器彈奏和層次新穎的人聲演奏之外,帶有雷加(Reggae)和嘻哈(Hip-Hop)特質(zhì)的韻律和猶如秋日暖陽般的真實管樂演奏,使他們有別于英倫其他的舞曲團體。全球性的好評似乎亦在情理之中。
推薦度:***
11、芭芭拉 史翠珊:《對唱經(jīng)典》
Barbra Streisand: Duets
出版:索尼唱片公司
簡介:無論流行樂壇如何新人輩出,有一些藝人常常能憑借她們深厚的藝術造詣、
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鮮明突出的個性在競爭激烈的樂壇擁有自己固定的席位,而芭芭
拉 史翠珊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縱橫樂壇40年所積淀的非凡功力,使她
成為少數(shù)能輕松駕馭各種曲風,跨越年齡界限的成功藝人。這張《對唱經(jīng)典》在將
其演唱生涯最具火花感覺的17首老歌經(jīng)典共收一爐之外,還特別加錄她與老牌歌
手巴瑞 曼尼洛(Barry Manillow)和新生代跨界美聲喬許 格魯班(Josh Groban)
的兩首新作,堪稱筆者近期欣賞過的最為過癮的對唱大碟!
推薦度:****
12、BB麥克:《進入腦海》
BBMak: Into Your Head
出版:華納唱片公司
簡介:你可以說他們是偶像團體,但你絕不可忽視他們豐沛的創(chuàng)作才情與純熟的樂
器演奏。面對多如牛毛的男孩組合,BB麥克一直以低調(diào)的姿態(tài)在歌海行走,憑借
他們踏踏實實的作風,首張專輯中處女單曲不僅獲得英、美單曲榜TOP5的佳績,
更勇奪東南亞各國電臺點播冠軍及全美成人抒情榜冠軍。在其最新專輯中,該組合
開始融入更多Band-Sound的感覺,并加入大量吉它聲韻與完美動人的和聲編排,
專輯制作群則動用了英美流行搖滾界的好手,使小伙子的成熟風發(fā)展露無疑!
推薦度:** 1/2
專輯名稱:《Nocturama》
藝人: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風格:alternative rock (另類搖滾)
廠牌:Mute
發(fā)行日期:2003
人總是會慢慢改變的,隨著歲月的遞增,這一點在最近看了羅大佑的見面會后有了深深的感觸,然后在拿到nickcave的第十二張專輯時因此一點也不奇怪了。這位昔日postpunk的闖將如今已是一個在鋼琴聲中變得深情款款的中年紳士了,新專輯繼續(xù)呈現(xiàn)了其在文學和音樂中的出色才華,富有哲理和詩意的歌詞與之相配的是舒緩動人的鋼琴奏鳴和如泣如述的提琴伴奏,還有那如品牌標簽般的nick式唱腔,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猶如他前幾張專輯不變其宗的重復,讓喜歡他的歌迷在一首首歌曲中不知是該欣喜還是失落。專輯一上來就是有著讓人沉溺的旋律的“Wonderful Life” ,而nickcave那揮之不去的病態(tài)情歌直到第五首歌“Dead Man in My Bed” 才告一段落,耳邊突然傳出似乎來自二十年之前的咆哮,痙攣的吉他噪音,急速的鼓點,仿佛從美夢中被驚醒,很有點不適應和意外了。幸好,接下來又恢復到熟悉的平靜之中,喚起失落感的傷情戀歌\"Still In Love\"、似乎陷于懷舊情緒沉思的“There Is A Town”、頓悟愛情的佳作“Rock Of Gibraltar”而最后的那首十五分鐘被評作“燃燒七情六欲的史詩作品”的“Babe, I'm on Fire” 則象nick 在嚎叫他的詩歌,在耐心地聽完他有點無休無止的情緒宣泄之后,不禁讓人有種此歌脫離專輯整體風格的感覺。
推薦指數(shù): ★★★
諜報另類
專輯名稱:《Es reiten die toten so schnell》
藝人: sopor aeternus (永恒沉睡)
風格:darkwave (黑暗浪潮)
廠牌:apocalyptic vision
發(fā)行日期:2003
那是一個陰雨的下午,《Es reiten die toten so schnell》始終在唱機里不停地轉(zhuǎn)動。綢密的細雨和封面上那個苦難的他/她,輕易地觸動了我那本以為忘卻的黑色情結(jié)。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你要將時光視為一條溪水,而你將靜坐在岸邊看溪水流過。轉(zhuǎn)眼間已是Varney化身于 sopor aeternus的第十四個無星的冬季。這張最新的專輯則是Varney在地獄邊緣遠行的又一個腳印,他再次詮釋了黑暗美學之中理智與瘋狂的定義。專輯分為兩個版本:《Vampyre Sucking At His Own Vein》是普通版本,《Es reiten die toten so schnell》則是1999張的限量版。弦樂的鋪陳,管樂和鍵盤的點綴,優(yōu)美的旋律,無處不散發(fā)著巴洛克式的芬芳,只有Varney的嗓音讓人查覺到原來身處痛苦之海。不過,較以往的專輯,他/她的嗓音又多了《NENIA C'ALLADHAN》中的平靜,一種掙扎過后的安祥。爆發(fā)來自第四曲,凄美的二胡段落之后是邪惡無比的尖嗓,那爆發(fā)是一種宣泄,一種反抗,震撼卻短暫,宛如劍石相碰所蹦出的美麗火花。在一曲過后一切又收斂了起來,悠然傳來的鐘聲寓示著一段歷程的結(jié)束,我只能祝福,祝福他/她的靈魂有朝一日得以安息。同時向所有敏感,脆弱,無助的靈魂們推薦這張CD。
推薦指數(shù): ★★★★1/2
專輯名稱:《ECHOS》
藝人:Lacrimos(以淚洗面)
風格:goth metal(歌特金屬)
廠牌:Nuclear Blast
發(fā)行日期:2003
曾經(jīng)一度迷戀著《ELODIA》無法自拔,那時就象走進了小丑Tilo的宮殿,找不到出口。一直只是期待著,從《Fassade》,到《durch Nacht und Flut》,在他們的暗色音樂中獨自彷惶,直到《ECHOS》的出現(xiàn),似乎才給人企圖逃脫的希望。而只是在剛始的overture之后,這剛微啟的希望之門又被關閉了。因為宮殿之外是大海,Tilo的大海。龐大的交響,carmina burana式的合唱,瞬間將我吞沒在這座迷宮里,沒人能夠逃離。不過這次的Tilo徹底的變了,金屬已與他無關。他已經(jīng)完成了從哥特金屬到新古典的蛻變。不變的只是深深的絕望和一個孤獨而炙熱的心。在《ECHOS》中Tilo用了比以往更柔情的唱腔。在弦樂的映襯下,冰雪開始溶化,一絲溫暖涌入心頭。而在第四曲中Anne的唱腔竟讓人聯(lián)想起Stoa和Raison d’Etre。那種濃濃的人文氣質(zhì)與情緒化的波動,溫和而恬靜,自省又自傷充滿哲思,那是Lacrimos十二年來從未有過的。只有第六曲,那熟悉的鋼琴聲響起。才仿佛又回到了《ELODIA》時,坐在高處,看夜的都市,人流來往,車流不息……Tilo對樂曲編排的把握能力已達到了新的高度,那幾首數(shù)十分鐘的曲子里可以聽見黑管、鋼琴、小提琴等多種樂器的穿插及人聲的和唱。在古典的海洋上,Lacrimos已揚帆起錨。那個孤獨的小丑已在他自己的舞臺上驕傲謝幕,迎接他的將是一片更光闊的天地。
推薦指數(shù): ★★★ ★
專輯名稱:《100th Window》
藝人:Massive Attack (大舉進攻)
風格:Electronica,Trip-Hop
廠牌:CarbonNeutral
發(fā)行日期:2003
時隔了五年,終于等來了Massive Attack的新專輯,這個九十年代影響了無數(shù)電音樂團的班霸為我們帶來了這張《100th Window》。在Mushroom離團后Massive Attack 縮編成二人組合,甚至Daddy G也并未參與專輯制作太多(只是歸隊加入專輯發(fā)行后的巡回演出),反倒是由Robert Del Naja幾乎以“一人樂團”姿態(tài)完成整張作品,似乎也預告了100th Window的取向?qū)cGoth-Hop色調(diào)濃郁的《Mezzanine》有所區(qū)別。的確,相比五年前的《Mezzanine》的陰郁壓抑,《100th Window》顯然是溫情了許多,音樂中減少了許多沉重緩慢的鼓聲及Bass的力度之后,褪去以往頹廢詭譎的色調(diào),更多的是給人一絲輕柔的舒緩卻不失低沉迷幻的聆聽感受,這也許和專輯中邀請了愛爾蘭女歌手Sinead O’Connor與Blur的主唱Damon Albarn共同來演繹有莫大的關系,前者以其空靈的聲線擔任了“What Your Soul Sings”、“A Prayer For England”與“Special Cases”三首歌的主唱,后者為“Small Time Shot Away”擔任了和音(近期他還和Robert Del Naja聯(lián)手進行“反對攻打伊拉克”的反戰(zhàn)活動宣傳)。
推薦指數(shù): ★★★★
專輯名稱:《馬和驢的專輯》
藝人:上海地下樂隊“seven”(“7”)
風格:alternative rock (另類搖滾)
廠牌:mule
發(fā)行日期:2003
上海的地下樂隊“7”成立于1997年,由于樂隊鼓手去英國留學,此張專輯便由樂隊主唱陸晨、吉他手李煒宇二人合作完成,風格依然一如樂隊以前的沉郁、低迷。有意思的是專輯中沒有一絲鼓聲,專輯的聲音構(gòu)架依賴了大部分的木吉他和電吉他成分,更有2首作品為純吉他二人合奏。專輯中所有的作品都不是此前在樂隊現(xiàn)場演唱過的歌曲,似乎是這二人自導自演的一出黑色的電影。
專輯由加了整體失真效果的木吉他和電吉他的合奏引入主題,詭異而空靈,甚至已經(jīng)早早地打下了整張專輯的基調(diào),陰暗得讓人心碎,兩把吉他似乎更樂于在黑暗中舞動糾纏。接著是一把木吉他配和著主唱的低吟,依然是那么幽雅、孤寂。主唱的喃喃細語根本沒有歌詞,那么隨心所欲,那么旁若無人,這樣的音樂是很容易讓人想到“Low”的。然而耳邊并沒有沒有臃腫的傷情,只有如同專輯封套上那顆不可被框死的心在為我們所輕易逝去的生命歌唱。在這里沒有陽光,在這里也沒有灰塵。
推薦指數(shù): ★★★ 1/2
專輯名稱:《做作得很自然》
藝人:陸晨
風格:alternative rock “另類搖滾“
廠牌:mule
發(fā)行日期:2003
陸晨現(xiàn)為實驗藝術團體“頂樓的馬戲團”的成員,也是上海地下樂隊“7”和“胡桃夾子”的主唱。作為有著一定做音樂經(jīng)歷的音樂人來說,創(chuàng)作這張個人專輯,里面似乎有著咀嚼不盡的含義。
專輯中7首作品,首首讓人驚異。一首“3'44\"”似乎是顛倒了先鋒音樂大師John Cage的著名作品“4'33\"”。但這次不是照搬大師的無聲作品,在近一分半鐘的沉默后,由某件樂器的最高音不停頓地彈奏到了最低音,接著又是一分半鐘的寂靜。這是開的什么玩笑?里面究竟蘊涵著什么秘密?另外的一個作品“You Know You're RIght”是采樣自剛發(fā)表精選專輯的NIRVANA樂隊的同名新歌。陸晨默不做聲地將那首NIRVANA的新歌完完全全地顛倒過來播放了一遍。是否定?是控訴?是嘲弄?似乎蘊藏了太多的意圖,究竟是揭開了誰的遮羞布?
這張專輯并不長,但里面孕育了驚人的的信息量,沒有哪一個國內(nèi)的音樂人這樣做過唱片,而里面也許沒有一首作品能讓你在聽覺上產(chǎn)生任何美感。除了觀念,還是觀念。它在我們的頭腦中卷起風暴,卻又有多少人的心靈能夠愿意或是真正的領略?
推薦指數(shù): ★★★ 1/2
諜報電影
臺灣電影新浪潮: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臺灣又冒出來一批新銳的導演陳玉勛、陳以文、林正盛,活躍在國際影展上,他們擺脫了先前臺灣電影給人的歷史承重(如侯孝賢)和孤寂疏離(如蔡明亮)的感覺,大多以青春問題作為題材,用一種輕松而富有動感的影像去記錄臺北人的世態(tài)炎涼,營造出新的一份都市觸覺。
片名:《愛你愛我》(Betelnut Beauty,2001)
導演:林正盛
演員:張震 李心潔 戴立忍 高明駿 郭靜純
這部原名《愛上檳榔西施》的電影是焦雄屏推出的“三城記”中 的一部,和《十七歲的單車》一起在當年的柏林影展獲獎,在當時被看作國語電影的一個強勢崛起。《愛你愛我》依舊是關于邊緣的青春題材,一場突來的雷雨令剛退伍無所事事的小風和離家出走的菲菲初次相遇,繼而相戀。菲菲輾轉(zhuǎn)成為以色相吸引顧客的“檳榔西施”,后被電影導演看中步向演藝界,小風則迫于生活的壓力卷入黑道。兩人漸行漸遠——仍舊是沒有答案,似隱還現(xiàn),似有若無的城市生活出路……
電影中兩個少年都是那么無力地在這個世界上隨波逐流,即使年少的輕狂可以肆意地在雨中吶喊,在臺北的街頭飆車飛馳,但兩人相互慰藉的愛情終究敵不過復雜的社會世故而慢慢地疏遠了。影片人物和情節(jié)總體給人十分平淡的印象,父母不和漠視兒女的家庭,戀父而任性的少女,退伍回家無所事事的青年,都是被拍得沒了新意的,倒是張震那幅茫茫然的神情突然讓人想起了牯領街里的小四(而在《麻將》、《春光乍瀉》中他只是給人突兀長大的感覺)。林正盛似乎在給出兩條可以走的路:一如菲菲,“棄暗投明”,一如小風,不知所然地沉淪,走向不歸路,而影片中的建筑也暗示了一切:高樓屋頂上的違章建筑,賣檳榔小屋里逼仄的空間……
推薦指數(shù): ★★★
片名:《熱帶魚》(Tropical Fish,1995)
導演:陳玉勛
演員:陳逸凡 林家弘 林正盛 文英
導演陳玉勛在這部處女作中充分顯示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幽默感。影片的背景是當代的臺灣,講述了一個讀書成績平平卻整天發(fā)呆做熱帶魚白日夢的小孩,誤打誤撞被人綁架所遭遇到的一系列事情。陳玉勛以自己的方式顛覆了以往同類綁匪電影的模式,電影中綁匪被塑造成了一個胖胖的、心地善良淳樸可愛的鄉(xiāng)村青年(林正盛客串的這一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孩子與胖綁匪一家共處的時期里,更是受到了他們的一家人細心照料,而胖綁匪他自己有另一番心思,自覺當初沒有好好讀書的他期望阿明好好復習考上好的學校,以后做有用的人,不要步他的后塵。同時電影以少年充滿浪漫童話色彩的白日夢和冷酷荒謬的現(xiàn)實對比,諷刺了當今社會考試文憑至上,學校里老師的誤人子弟和虛偽,以及新聞媒體夸大事實,愚弄觀眾的丑態(tài)。另外借臺北大都市的虛榮繁華對照著胖匪的鄉(xiāng)村因過度抽取地下水而導致海水倒灌成災,以引起觀眾對臺灣當今諸多社會問題的思考。雖然孩子對于愛情的綺想也終因兩個少女真實的面目而煙消云散,然而導演在影片的最后依舊給出了一個溫暖的結(jié)局:一條巨大電腦合成的熱帶魚悠然游蕩在臺北鬧市的上方……
推薦指數(shù): ★★★1/2
片名:《愛情來了》(love gogo,1997)
導演:陳玉勛
演員: 堂娜 陳進興 施易南 黃子佼 廖慧珍
《愛情來了》由三個段落的結(jié)構(gòu)組成,面包師傅阿盛重遇小學時心儀的同學麗華,重新燃起心內(nèi)的浪漫感覺;胖妹莉莉撿到一只傳呼機,機主不停call她,開始了跟莉莉遙距談情,也令她決心減肥;內(nèi)向的推銷員阿松跑到麗華開的發(fā)型屋推銷貨品,神推鬼使下救了麗華,免她被人捉奸毆打……三段時空,愛情來了又悄悄走了,留下的是淡淡的哀愁。陳玉勛以其擅長的詼諧夸張的手法勾勒出普通人真實的愛情世界,譜奏出一個個純真而又不覺矯情的小人物狂想曲。看這么一部電影時,不由自主地被有趣的人物和情節(jié)所吸引的同時,也不難體會出隱藏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寂寞,無論是面包師阿盛、打字的胖妹,還是推銷員阿松、理發(fā)店老板娘麗華,這些小人物整天忙于無聊枯燥的工作之中,內(nèi)心卻希冀著一份新鮮而浪漫的愛情,也只有當愛情來了的時候,大家才會收起平時貌似堅強的外殼,展露出每個人柔軟可愛的一面。電影中每個段落的結(jié)束都采用了開放式的溫情結(jié)局,日子過得即使再不開心,也要快快樂樂地面對它。隨著輕快的配樂響起,每個人都似乎找回了自己,陳玉勛以自己充滿童稚卻不膚淺的電影風格打造了新一幅臺灣的都市風情畫。
推薦指數(shù): ★★★ ★
片名:《果醬》(jam,1998)
導演:陳以文
主演:蔡信弘 六月 金士杰 高明駿
在幾個新導演中,陳以文算是比較學院派的了,畢業(yè)于戲劇系的他早年曾隨楊德昌制作了多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獨立時代》,《麻將》),但陳以文自己的作品卻以另一種視角,全新打造了臺灣新都市形象。在《果醬》這個他的第一部劇情片中,套用了時髦的四段落的非線性電影敘事結(jié)構(gòu),以一輛“黑車”串起都市中三類不同人物的命運,在有些黑色幽默的甚至發(fā)噱的夸張劇情下,把玩現(xiàn)代都市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關系,以及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下人的不同生活處境。用導演自己的話說,“果醬”是他對作品的感覺——甜甜酸酸,不油膩而又多色彩,糅合了不同的調(diào)子(嬉笑怒罵、嘲諷、浪漫而又有那么一點悲情),在電影中臺北成了一個多元碎片中的躍動背景,充滿可能和雙向性。
“請你以后風格少一點好么?鏡頭晃來晃去就是風格?票房不好哪里來的什么風格”影片中出現(xiàn)的導演拿“輔助金”拍攝新電影遭到公司老板的苛罵,而不得不修改劇本以求商業(yè)賣點,這也許是陳以文代表臺灣電影人發(fā)出的心聲。在電影中演員們的出色表演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論是作為主角的新人蔡信弘、六月,還是充當配角的金士杰、高明駿,特別是歌手出身的高明駿飾演的黑社會大哥令人對其刮目相看,也使得陳以文在其后的作品《想死趁現(xiàn)在》中仍舊邀其出演。
推薦指數(shù): ★★★★
片名:《想死趁現(xiàn)在》(A CHANCE TO DIE,1999)
導演:陳以文
演員:水野美紀 李立群 柏原崇 戴立忍 蕭淑慎
電影以黑幫火并尋仇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日本女子為夫復仇只身來到臺灣的故事。就如電影的名字所試圖傳遞的訊息,導演呈現(xiàn)了如今年輕一代人面對未來的迷茫,借著自我打拼來確立個人存在的價值,無論是黑幫中大哥的心狠手辣,小弟不顧死活的械斗,還是女主角為愛遠渡重洋復仇,所有的人都在拼死追求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金錢,愛情,友情),為此大家可以拼命,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追尋人生的另一種快意。然而不知道是否因為北野武的那些黑幫電影中那些虛妄人物的的生死決絕,給人的印象實在過于深刻,看這部電影時,反映竟然是麻木的,只有那閉眼過街的一幕才微微動了心。其實這部電影雖然力邀日本了當紅的明星水野美紀、柏原崇,更是找來一幫明星出演(戴立忍、蕭淑慎、李立群、高明駿、高捷、鈕承澤、戴立忍),但相比導演前部《果醬》和后來的《運轉(zhuǎn)手之戀》,無論是故事的立意還是敘事技巧上都只能算是失敗之作。
推薦指數(sh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