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全長1300公里的鐵路成了一場企業、政府和民間多方較量的競技場
這是一頓價值約1300億元人民幣的大餐。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醞釀修建京滬高速鐵路,當今世界高速鐵路技術發展水平最高的法德日三國開始了爭奪豐盛大餐入場券的角力。三國的駐華大使館成了推銷基地,每國使館都有一位參贊專門負責,大家臺前幕后相結合,多方位展開奪標公關活動。
在鐵道部決定放棄使用磁懸浮建設高鐵之后,采用輪軌技術的日本新干線今年突然呈現勢在必得的姿態。新干線的競爭對手——法國TGV和德國ICE明顯落了下風。但是,日本人占上風是偶然事件嗎?
從1998年起,中國政府眼睛突然盯向德國磁懸浮技術,但是后來磁懸浮還是被淘汰出局。由于此前德國更希望把磁懸浮介紹到中國,得不到政府更多支持的ICE在籌備階段就已經落后。
法國人卻不能這么說了。早在1994年,京滬線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時,法國人就帶著TGV技術最早參加談判。法國總理拉法林今年春天冒著SARS疫情的危險訪問中國,更是贏得了國人的好感。但是,來自法國政府的支持比起日本政府就顯得平淡得多了。
首先,由日本政府出面推銷,將中日高速鐵路建設方面的合作提到“日中友好的象征”的高度。中國領導人每次訪日,雙方必定談到新干線,日方必定安排乘坐和參觀新干線。1998年11月,日方安排訪日的江澤民主席乘坐了東北新干線,小淵惠三首相對江澤民說,對中國的高速鐵路項目,日本將官民并舉,傾力協作。2002年9月,日本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到中國,向中國高層宣傳新干線的優點。
今年5月31號,日本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圣彼得堡與胡錦濤主席會談時,展開了“領導人推銷”新干線的工作。而后,借《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日本政界、經濟界人士紛紛來華訪問,其中包括官房長官福田康夫、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會長奧田碩等重量級人物。他們幾乎肩負著同一個重要使命——為日本爭到京滬鐵路的建設權。
但是國人對“京滬高速鐵路會采用日本新干線”一說反應激烈,近十萬網民簽名反對。理由之一是傳言日本新干線的主要參與者三菱重工是日本老牌的軍火供應商,在日軍侵華時曾出過大力,也是日本右翼團體主要的資助方,這樣的背景讓中國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但是扇千景在接受采訪時,聲稱據她了解,沒有三菱重工。
記者就此事采訪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中國副總代表李東,李東否認三菱重工和此事有任何聯系。但是,李東也不否認,作為一種商業行為,三菱重工的兄弟公司三菱電機等會加入到以后中國高鐵的建設中。對于日本政府的積極態度,作為與中國政府談判的商務代表,李東表示日本企業反映平淡。
但在日本產業界方面,早在1997年,日本鐵路公司、三菱電機等70余家公司便成立了日中鐵道事業促進委員會,聘任前首相竹下登擔任該會名譽會長。該會雖然僅有5名職員,但每年預算竟達3億日元,這在日本極為罕見。
據日本運輸省出具的報告顯示:“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北京至上海線的總投資約需200億美元,如果日本能獲得這一項目的建設權的話,在日本國內至少能產生100億美元的市場效益。這一項目不僅能帶動日本的鐵道、運輸、電子等行業的發展,而且也為日本新干線技術壟斷中國市場奠定基礎?!?/p>
雖然扇千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干線的技術轉讓是個政治問題,是靠雙方高層首腦決定的事?!?但是李東否認政治的因素會是決定因素,經濟和技術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三國的技術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嗎?參加過由鐵道部組織的對法德日輪軌技術專家論證會的北方交通大學教授薩殊利認為“從這幾家來講,各有所長。法國控制技術比較先進,比較成熟。德國的高速鐵路傳動部分比較先進,日本則在運營經驗、管理模式和維修技術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的。它們各有所長,要是完全從系統比較哪家的好與壞不是太好說。”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王鐵山曾向媒體表示“在幾國技術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其它因素將起決定性作用。”其中,“能否提供有競爭力的政府貸款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日方就曾多次提出愿意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不過,據日本協力銀行一位人士介紹,其實,日本通過增加對華援助的法案是可以獲得“實惠”的——不僅從中收取利息費用,而且日元貸款還附加一個重要條件:援助項目必須有日本指定的企業參與,這樣,日本公司還可從中獲得大量利潤。
有專家認為,高速鐵路,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修鐵路要考慮政治、軍事、技術、經濟,考慮短期和長期的問題。而網民強烈反對日本新干線的原因主要是從軍事和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
京滬高速鐵路的命運最終如何呢?鐵道部有關人士近期作出新的表示,將把這一項目的建造合同分為幾個部分,如鋪設鐵軌由中國企業承擔,而機車車輛將分別由德國、日本、法國等幾個競標國家的企業競標。京滬高速鐵路的最終命運大約明年初就能揭曉。據一知情人士透漏,現在為避免中國民間的敏感,在此之前,日本將不會再有任何舉動。不過,作為日本新干線商務談判的主要代表,李東個人推測,如果中國政府購買10元錢的東西,將有7元會是日本的。